日期查询:2021年05月18日

152件珍贵文物展现千年红山祭祀礼制

  本报记者 田璐/文 胡远嘉/图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博物院协同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 “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此次展览共展出152件珍贵文物,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考古重大发现与考古成果,公众可领略精彩多元的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源远流长,在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前,红山先民创造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精美发达的玉器,走出了独具特色又富含融合精神的文明之路,是迄今所见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红山之祭”“红山之玉”“红山之路”3个单元。坛、庙和积石冢等祭祀遗存是红山文化突出特色之一,在 “红山之祭”单元中,这些高等级祭祀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精美彩陶祭器、人物、动物塑像等,集中反映了红山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宗教崇拜,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礼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刘宁介绍,红山文化墓葬为积石冢形制,大量精美玉器出土于积石冢墓中,如玉玦形龙、玉斜口桶形器、玉勾云形器等,这就证实了红山先民以玉为葬和以玉事神的习俗。
   “这次展出的玉玦形龙,是20世纪70年代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采集所得的,是此类玉器中体形较大、形制规整,且唯一雕有牙齿的一件。”刘宁说。红山文化玉器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史前时期的玉礼器文化中独树一帜。
   在“红山之路”单元,公众可以随着红山文化的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了解其内涵、面貌、特色和源流。植根于西辽河地区的红山文化,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融入自身,走出了富有特色的红山之路,成为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次展览展期为3个月。山西博物院还将推出 “小课堂 《来龙去脉——一条龙的穿越自述》”“动手活动‘龙图腾’”“探秘红山文化”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