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9月03日
【山西人游山西 山西人爱山西】

观山揽月祈福 中秋美景“晋”在眼前

  本报记者 田璐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山西各大景区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将推出祈福、赏月等各类文旅活动。纵观山西表里山河,西台挂月峰是五台山祈福赏月的好出去,青莲寺内的款月亭是 “珏山吐月”的最佳赏景处,还有绵山的十里月夜、雁门关外的秦时明月等,都是不容错过的中秋赏月好去处。中秋出游不将就,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打卡最美中秋景点。
  
  五台挂月峰 月坠盘山顶
  
   “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位于忻州市五台县的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并称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其中北台最高,海拔达3000多米,是五台山乃至华北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无限风光在险峰。”纵观五台群山,西台挂月峰为盘山绝顶,是游人最喜欢登攀的地方。难怪有人说,“不登挂月峰,不算来盘山。”在西台顶上赏月,别具一格。月坠峰巅之际,恰如悬镜。
   台顶还有一座法雷寺,寺北有一个名为“文殊洗钵池”的天然水池。台顶的舍利塔重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塔座高大,塔身俊秀美观,在西台可谓是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中秋之夜,站在华北最高峰上,明月从东台望海峰升起,划过叶斗、翠岩、锦绣、挂月四峰,犹如在五台山上滚动一般,堪为奇观。
  
  珏山款月亭 品双峰捧月
  
    “双峰拱秀捧婵娟,美景从来稀罕。”摘自《西江月》的这句词,道出了珏山独一无二的中秋赏月美景。位于晋城市泽州县的珏山,有“中国赏月名山”之称,“珏山吐月”是晋城四大景观之一。
   珏山寺庙依山势而建,远望凌空入云,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二天门360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让游人在登山险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即将登上山顶,迎面而来的是气势雄伟的南天门,依次而上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而后是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仅仅只有一条险径可通往山顶。
   晋城人很早就有到珏山赏月的习惯。中秋佳节,人们便携带月饼、果品及清酒香茶,来到青莲寺的款月亭,一边观看明月从珏山双峰中缓缓吐出,一边斟酒品茶,其乐悠悠。
   为了使游人更好地欣赏到珏山“双峰捧月”,当地人特意用五彩的霓虹灯将山上的一天门、二天门、龟山、长廊、金顶等景点装点得绚烂夺目,成为夜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前不久,景区还打造了珏山夜放花千树光影秀。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坠入星河,被浪漫星空包围,还有玻璃栈道、彩虹滑道等惊险刺激的网红项目应接不暇。
  
  蒙山古遗迹晓月挂峰顶
  
    “此山最高,与悬瓮、方山鼎足而峙,每当清晓,月挂峰顶,清寒彻骨。”在《太原县志》里,有这样一段话记载了太原古八景之一“蒙山晓月”的景致。
   蒙山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蒙山北侧山沟名为“开化沟”,沟内有开化寺、连理塔、塔林和蒙山大佛。值得一提的是,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李渊、李治、武则天都曾在此礼佛,是世界第二大佛,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
   此外,开化寺是并州第一古刹,古称“并州大寺”。北齐时赐名为“开化”,之后改名为“开化寺”。开化寺连理塔位于晋源区寺底村北,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据考证,连理塔是两座墓塔,墓主人不知姓名。建造方向面东,原为开化寺下寺遗物,是典型的唐宋过渡时期的作品,全国仅此一处,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山山顶建有殿阁,是“蒙山晓月”遗址。传说,蒙山的月亮比其他地方亮得早、落得晚,有足够的时间来欣赏月色。
   站在蒙山顶远眺,晋阳城尽收眼底。八月十五月圆夜,体味晋阳西山绝佳月色。
  
  绵山抱腹岩 赏十里月夜
  
   中秋去绵山,住在悬崖上,吃在崖沟边,行在云雾里。
   绵山位于介休市,是我国寒食节的发源地,不仅有厚重的人文积淀,也以险要绝伦的自然风光而闻名。绵山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成为景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在众多名胜古迹中,有一奇观天下绝无仅有,这就是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的抱腹岩。岩内有一座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的云峰寺。寺内还保存有许多唐、宋、元、明时期的碑刻和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在云峰寺上方岩壁上,挂满了还愿铃铛,可以说这里也是一处中秋祈福赏月的经典打卡地。
   此外,绵山最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当属观日出、观日落、观云海、赏月。在蜂房泉、一斗泉、朱家凹等处赏月,月、水、岩、云、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充满了神秘色彩。
  
  雁门古关外 秋月照边关
  
    观山则情满于山,揽月则情满于月。自古明月就被寄托了思乡之情,而在长城脚下、雁门关外,秦时明月却多了几分苍凉。
   雁门关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长城是明朝万历年间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的,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还有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长城的代表。
   站在雁门关关桥上,首先看到的是古代雁门关城廓的北口第一道门户——明月楼。楼正中嵌有“雁门寨”石额,上面建有城楼。桥西是关沟河水域景观带,桥东是明月湖。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雁门古道始终是中原北出和草原南下的咽喉要道,战时是戍守关卡之路,平时则是商家营输必经之路、行人往来的通衢要道。如今,古关道风貌发生巨变,少量路段完整保留了车辙深深、崎岖难逾的历史风貌。尤其是天险门南50米处的一段,留有深约10多厘米的车辙印,最能体现雁门古道的历史原貌。
   中秋之夜登临雁门关,站在城门楼上远眺,在一轮圆月的映衬下,体味沙场点兵的豪情。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