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9月08日
临汾市吉县医疗集团壶口镇卫生院院长 张普琴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让村民有“医”靠

  简介
   张普琴 女,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临床本科,执业医师,1999年8月到壶口中心卫生院工作,现任临汾市吉县医疗集团壶口镇卫生院院长。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免疫规划先进工作者”。
  
  本报记者 王钰钦
  
   十多年前,从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不理解到热爱这个工作,从对免疫规划知识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全面贯彻理解,张普琴奉献着青春,付出了辛勤和努力,长期谨慎细心的工作态度,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得到了接种儿童家长们的赞扬及各级领导的认可。
  
  防疫一线显担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更好地服务老百姓,张普琴每接种一个适龄儿童,都会在接种证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嘱咐家长,“孩子打完预防针回去,如有发烧、任何不良反应或者大人有需要咨询健康方面的问题,可随时打电话给我,我手机24小时开机。”
   这个举动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吉县壶口镇80%的居民都有她的电话。由于表现突出,2014年8月张普琴经壶口镇镇政府领导推荐、党组织考察,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更加坚定了她坚守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心。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国。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张普琴深知自己作为一名镇卫生院院长,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医护人员和全镇群众的生命安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时责任,壶口卫生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全体人员停止休假,回到工作岗位。
   根据要求,壶口镇卫生院需要配合做好临吉高速壶口站及309国道入口处卫生检疫站检测点的24小时值班工作。这是景区入口,又逢春节前夕,防控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让谁去一线值守,成了张普琴心中的最大难题。
   “儿科医生在留守医院照顾生病儿童,不能上!”“新婚女医生正在备孕,不能上!”“两个小护士连婚都没有结,不能上!”……卫生院每个人家里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最终权衡利弊,决定让党员先上。她作为卫生院的带头人,第一个来到卫生检疫站检测点。
   就这样,他们坚守了26天,直至上级通知撤销卡点,每一名党员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进村入户“双签约”
  
    2017年7月19日,为进一步推进吉县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解决群众对政策不知晓、就医报销难的问题,有效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临汾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方案》及有关会议精神,吉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健康扶贫 “双签约”服务。
   张普琴作为镇卫生院院长,带着健康扶贫医疗小分队第一时间展开了工作。经过一个星期的走访和摸排,统计出全镇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共有贫困户295户666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101户191人;大病集中救治57人;慢性病管理32人,残疾100人;低保75户147人;五保12户16人,目前均已纳入精准管理。
   张普琴回忆,当时正值农忙时节,健康扶贫医疗小分队白天走访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因病卧床在家的村民,为其讲解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宣讲健康教育知识、免费检查身体;晚上挨家挨户去农户家宣传,等工作结束回到卫生院基本都12点多了。这个过程很累,但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都心甘情愿扎根基层,为百姓服务。
   为了保证“双签约”的真实性,保证签约户对政策的了解,健康扶贫医疗小分队一户一户地走访、讲解,确保不落下一人。
   在壶口镇存心村开展 “双签约”服务时,最后一户是住在半山腰的一对老夫妻。健康扶贫医疗小分队一行5人,照着手电筒,走在村间的羊肠小道上,路的旁边就是深沟。他们小心翼翼走了半个小时后,才到了村民家,得知大家的来意后,夫妻二人连声说:“好,好,好,国家的政策就是好,有大家惦记着我们,放心了!”
   54岁的中市村村民梁雪岔是一名肝硬化患者,健康扶贫医疗小分队往她家走时,天空下起了雨,一路上,雨越下越大,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当他们推开大门的瞬间,梁雪岔惊讶地说:“下这么大的雨,你们还是来了,都怪我的病,把你们折腾了一次又一次。”梁雪岔连忙下地,又是倒水,又是洗苹果。
   张普琴为梁雪岔做了详细检查,询问了她近期的身体情况,并解读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临走时,梁雪岔给大家拿出了雨伞,但医护人员婉言谢绝了,因为老百姓的东西,他们不能拿。
   “回来的路上,虽然头发和衣服湿了,鞋子和裤子也沾满了泥,但我们的心里都热呼呼的。”张普琴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