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0月27日
第十二届省青联委员、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办主任、骨科副主任李宏英

辗转于笔尖与刀锋的医者

  先锋者说:“医生和患者的故事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绝不可成为人和机器的故事。我们要永远记住: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 ——李宏英
  
  委员简介
  
    李宏英,男,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办主任兼骨科副主任。省第十二届青联委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委员会委员、大同大学外科教研室秘书、大同市骨科质量控制部秘书、大同大学外科教研室秘书、大同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秘书。
  
  本报记者 吕汉富 文/图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时,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努力学习骨科微创手术技术,并成功将之引进到大同;关注偏远山区群众健康,积极参与贫困落后地区的健康扶贫工作,受到百姓称赞;另外,他还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
   第十二届省青联委员、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办主任、骨科副主任李宏英表示,将不辜负省青联和医院的重托,脚踏实地,做对人民有用的人!
  
  辗转求学 攻坚克难
  
   16年前,大学毕业后,李宏英满怀医者梦想,走进了享誉塞北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从事骨科专业医疗工作。他始终牢记医学前辈的教诲,在他看来:“医生和患者的故事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绝不可成为人和机器的故事。我们要永远记住: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多年来门诊、病房、手术室三点一线,他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李宏英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本地的一些治疗观念及治疗方法陈旧,尤其是在骨科微创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出门诊时,经常会有患者问到“能否微创,能否不留疤痕”。
   在上级领导的鼓励下,2012年,李宏英前往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学习。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李宏英掌握了关节镜这项高端微创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引入大同。
   晋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北部,全年多时段为高寒时节,当地百姓罹患脊柱、关节类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领域的投入与关注,李宏英通过对口支援、名医工作站、积善扶贫等多种方式,积极对贫困落后地区进行医疗帮扶。2018年,他获得了“优秀对口支援工作者”称号。
  
  文化自信 笔耕不辍
  
   李宏英一直热爱文学写作,他相信文化是新一轮医院发展的引擎。在继续和发扬前辈优良传统的同时,他尽力使用文字的力量帮助医院树立自身的文化支柱。“行医是我的本行,而写作则是我的翅膀”,李宏英说。
   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医学与文学的关系,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他为抗击疫情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大同市委宣传部的表彰,还曾获得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二等奖、大同市图书馆征文大赛一等奖。多年来笔耕不辍,他通过文字分享自己在行医过程中的感悟和疾病背后的人间真情,记载并诠释着什么是医学和医者。
   2018年,他撰写的《急救为生命续航》,详实地描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很多人因此了解了急难危重症患者在医院抢救的急迫,以及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的执业精神。李宏英一边用医术治疗患者身体疾病,一边用朱墨笔安慰人们心灵。
  
  注重科研 探索创新
  
   李宏英在临床实践的同时,也注重科研探索,撰写、发表国家级、省级专业论文6篇,主持、参与了5项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多次组织和参与省内国内相关专业的学术研讨会议。
   作为主要申报人,他参与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将北京的先进优质、高端医疗资源引入山西省。此外,他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大同市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市级科研项目2项;2017年、2018年荣获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金手奖”骨科ERAS病例评比大赛创新学员奖等大量奖项。
   2021年4月,李宏英担任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积极组织全院响应党中央“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从党的光辉历史中获得启迪,并将其运用于推动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