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0月29日

《老兵医师连甫堂》再现老党员的豪迈誓言

  本报记者 任小芳
  
   近日,一本反映老一辈革命生涯的人物传记《老兵医师连甫堂》与读者见面。
   他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的任务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在炮火硝烟中抢救战友。他14岁离家,从街头流浪到参加革命队伍,由烽火硝烟的战场到和平年代转业地方,直至离休,他就是老兵医师连甫堂。
   本书简要记述了抗战老兵连甫堂,少年时的家庭情况及早年参加革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不同时期的战争年代,亲历一次次血雨腥风的战役,穿越无数次炮火硝烟的战场,于枪林弹雨中救治无数战友;解放后转业地方,以高度的责任心,不畏艰险,翻山越岭,为改变山区缺医少药面貌而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离休后的他离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依然践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情操,为群众义务看病,实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为革命奋斗终生的豪迈誓言。
   《老兵医师连甫堂》的作者连永宁,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表示,连甫堂是他的父亲,父亲生前就有写人生经历的愿望,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父亲一生坎坷,历经众多磨难,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艰辛的一生,更是不平凡的一生、光荣的一生。父亲不满18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与医疗卫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了一辈子白衣战士。在川西剿匪中屡立战功,在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抢救“最可爱的人”。无论是在南征北战的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父亲既具备革命战士的刚毅和坚强,又怀有医者的仁心仁术,始终秉承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救死扶伤。父亲爱好写作,但大部分日记已丢失。连永宁根据父亲的讲述,沿着父亲的档案及遗嘱等,挖掘整理出一些记忆的碎片,拼接出了父亲的人生轨迹,以此告慰卫国保家的父亲及历经磨难辛勤哺育子女的母亲。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连心豪特为该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甫堂老人在世时,我早有耳闻,但未克登门拜访,今有幸先睹永宁兄弟怡怡亲情之作为快,高山仰止之心油然而生。三言两语实在不足以表达对老人家由衷的敬意,故竭力为之鼓与呼。”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许多家庭也把“爱家更要爱国”统一起来。连永宁说,他写父亲没有歌功颂德之意,只是想记录父亲的点滴,让子孙后代了解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老革命,并在了解家史中了解中国革命史,让他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起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