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1月01日

农业农村系统“数”说壮丽三农新画卷

  本报记者 刘琴
  
   10月29日下午,长治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全面落实长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大变迁,呈现出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改善的良好局面,为长治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民收入实现翻番
  
   近年来,长治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5.9万余人、颁发技能证书1.2万人。2020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27元,比2012年增长10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从2.78缩小到2.21,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全市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34.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左右,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4.2亿斤。2020年,全市蔬菜产量79.3万吨,出栏生猪65.41万头、肉禽2506.5万只,禽蛋产量11.7万吨,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需求。
   长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以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5.89万亩。提升农机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9.5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总结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模式60项。
   全市获批创建“上党中药材”“沁州黄小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先后创建1个国家级、7个省级、5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倍,“沁州黄小米”入选全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省政府批准在长治市建设山西 (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569家、家庭农场1894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托管面积达到119万亩,示范带动小农户10万户以上。
  
  农村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59万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认承包地面积439.46万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成员236.58万人,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3478个。扎实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1个市级、8个县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先后创建117个省级、170个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2019年以来,新改造农村厕所14.25万座,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6%。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8%,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5%。
   编制《长治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12个县区全部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规划建设了12条精品线路、100个精品景点。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市。
   面向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长治市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 “双翻番”,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三农力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