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1月09日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洪流奔涌向前,总是一浪高过一浪。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时庄严宣示,新的壮阔征程就此启航——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在100年的史诗中,党的十八大以来这9年是怎样的一段华彩?!之于民族复兴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9年——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引领时代潮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标志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9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这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9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九年风雷激荡,铸就世纪伟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将就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决议。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望,百年党史革命、建设、改革的“豹尾”已经收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龙头”正在开启。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新时代中国领航人以前所未有的勇毅和豪情向世界、向未来宣告: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锻造领航复兴领导力
   2021年9月13日,正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在这个小山沟进驻了120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随着电台的电波,“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从陕北窑洞飞向大江南北,全党全军都无条件执行“嘀嗒、嘀嗒”的命令,摧枯拉朽、克敌制胜。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沧桑巨变,大道如砥。
   从战争年代确立 “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到建设时期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再到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定海神针”。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份历史昭示的清醒自信,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
   2015年1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个重要会议开了整整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家党组的工作汇报。
   此后每年年初,这样的汇报都会举行一次,成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治国理政的最根本原则,一改一段时期党的领导淡化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党章和宪法;
   在党中央组建一系列顶层机构,全面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财经、外事、国家安全、网信等重大工作的领导;
   将党的领导贯彻和融入到意识形态、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组织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之中……
   一系列基础性、创制性、战略性举措,使党中央真正成为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全党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这正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力量。
   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和国家才有力量。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纵观百年党史,从长征途中的命悬一线到十年内乱后的何去何从,每当紧迫形势、紧要关头、严峻考验,都会形成对“领导核心”的迫切期待、强烈共识,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应运而生、力挽狂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动荡,“四大考验”严峻复杂,“四种危险”尖锐深刻,党和国家事业又到了一个兴衰成败的重要关口。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成熟核心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思想理论的飞跃。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一同载入党章,写在党的旗帜上。
   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来袭更赖坚强砥柱。
   曾记否,2020年2月23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场 “史无前例”的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
   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给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开了两个小时会,从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总指挥”,将任务一竿子插到底,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令世人惊叹。
   从沉着冷静,果断拍板武汉“封城”的关键抉择,到一声令下,三军齐发、全党行动、全国动员,再到科学统筹,高超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抗击疫情的“世纪大考”,再次雄辩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坚强成熟有力的领导核心,有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最大底气。
   打最硬的铁,须是铁打的人。
   面对一度越演越烈的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和决绝,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抉择。
   誓言如铁、雷霆万钧!一场新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力度、广度、深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拉开大幕。
   据统计,十八届党中央5年间,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达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占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总人数比例超过11%;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已有超过90万名党员被清除出党。
   一手刮骨疗毒、猛药去疴,一手大刀阔斧,系统性重塑党的肌体和灵魂——
   从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到高举巡视利剑,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从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确保全党做到“两个维护”,到坚持思想建党,接续开展5次党内集中教育;
   从破除“四唯”倾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到坚持制度治党,立起党内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党进行革命性锻造,对军队进行革命性重塑……
   中国共产党更加纯洁清正、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党同人民血肉相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支持率高达95%,居世界各国之首。
   强体魄于自我革命,开新局于社会革命。
   一个风华正茂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必将引领亿万人民在复兴征程上风雨无阻、一往无前。
  重构经济发展新格局
   长江、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中国经济大动脉。
   治国先治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留下“高峡出平湖”夙愿。
   几十年激流勇进,长江和黄河流域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超过七成。
   2016年新年伊始,沿线地区热盼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许多参会人员感觉“好像是泼了一盆冷水”。
   走遍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先后破题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的“江河战略”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定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从大开发到大保护,从高速增长到稳中求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中国经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创下新世纪以来最低值。面对海外唱衰论调,习近平总书记不为所动:“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支撑条件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走到转轨关口。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全面阐述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趋势。
   顺应大势,方可乘势而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一锤定音。
   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走进太钢,拿起一片厚度仅0.02毫米的“手撕钢”,不禁称赞“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太钢了解新产品研发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
   从那时起,企业科研团队卧薪尝胆,经过700多次试验,攻克400多项工艺难题,登顶世界领先水平。
   钢铁产业在新中国艰难起步,改革开放后跻身最大产钢国,却一度陷入产能过剩困境,如今从传统钢论吨卖到尖端钢论克卖,越来越多钢铁企业华丽转身。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决定行动的高度。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创新被提升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不能被“卡脖子”,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重构中国经济结构体系;
   立足万里江山,纵横捭阖,整合融通,谋定长江、黄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建设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培育新动力源,重构中国经济空间布局;
   ……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也是信号灯。
   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念头时,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当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时,中国开放的大门却越开越大,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互利共赢。
   当事关民生大事的房地产业出现调控放松苗头时,牢牢确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