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1月24日

师生利用鱼骨蟹壳绘出自然之美

  鱼骨绘情,蟹壳作画。近日,上海海洋大学青年师生利用其貌不扬的鱼骨和蟹壳,绘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画或者可爱有趣的Q版画,将艺术的浪漫主义和学术的严谨有机结合,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成为一种美育的新探索。
  
  一幅鱼骨画需要七大工序
  
   一根根细小的鱼骨,经过挑选,选择合适的形状、大小、弧度,随后逐一拼接,这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耐心,也让学生对于鱼类学家、水产教育家的品格有了更深的感悟。
   “00后”朱润雨是上海海洋大学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她说:“这些鱼骨的原材料都是鱼类学等课程用剩的实验鱼,某种意义上,用鱼骨作画也是一种对鱼体的再利用与延续。”
   虽然朱润雨平时就热爱画画,但是用鱼骨作画比她想象中更具挑战。一幅画的完成,需要经过七大工序,从烧煮鱼骨到清理残肉再到氢氧化钠溶液泡制等工序,最终再粘贴,可谓是“功夫画”。
   鱼骨作画不仅别具新意,而且别具教育意义。朱润雨介绍道,制作《孟庆闻》女士这幅作品的初衷是想纪念学校功勋人物。在作画前,朱润雨查阅了孟女士的相关资料,随后寻找孟女士的照片,最终选取了一张作为鱼骨画的参考。在这张照片的基础上,朱润雨用线条描绘,以此制作最初的草稿。“孟女士长期进行鱼类学形态解剖和分类的教学与研究,这份坚持与贡献让我倍感敬佩,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幅画,让在校同学了解这些老前辈,激励自己的学习。”
  
  将艺术和专业特色有机结合
  
   轻轻一蘸颜料,勾勒并涂色,有趣又生动的Q版人物就在螃蟹壳上活灵活现了。在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的蟹文化展上,“90后”辅导员陈蔚荻在专业蟹壳作画师傅的指导下,初次尝试了蟹壳作画。
   陈蔚荻坦言,作为吃蟹爱好者,她对于螃蟹的吃法很了解。不过,在蟹壳上作画却是第一次。
   蟹壳作画的过程听上去不复杂,其实很难把握。由于蟹壳面积较小,作画范围很受限制,如何化劣势为优势?“蟹壳表面凹凸不平,而且有弧度,如果把握不好的话,画会变形。”陈蔚荻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决定选择以Q版小青蛇来入手。
   以蟹壳作画,既生态环保,而且别具自然之美。“在蟹文化展上,我请教了专业作画师傅,利用蟹壳的弧面来突显人物的面部特征和神态。同时,作画的颜料也颇有讲究,用丙烯涂色色彩更亮,而且不易溶于水,保持时间更长。”陈蔚荻坦言,“以蟹壳作画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创作文创产品,还能激发同学们对于水产品的感性认识,将艺术的浪漫和学术的严谨有机结合,也是一种美育。” 据《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