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2月15日

走进长江支队纪念林

作者:晋城市城区颐翠小学四(4)班 郭梓督 指导教师:宋泽宇
  “爷爷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回,每一回都感动我流下热泪,爷爷参加的队伍叫长江支队,出太行打江山,八闽大地显神威……”
   不记得有多少次走进过长江支队纪念林,也不记得担任过多少次纪念林义务讲解员,反正每次讲解前我都会为大家唱这首《长江支队》主题曲——《爷爷的故事》。
   “长江支队”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中共华北局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从太行、太岳两个革命老区共选调4000多名优秀干部组成的一支接管新解放区政权的南下队伍。晋城市当时共抽调800多名干部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到八闽大地福建,历经万水千山、艰难险阻,途经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8省65县,转战千里,于1949年8月11日胜利到达福建。福建山高林密,海岸线长,岛屿众多,这些天然的地理条件,为土匪聚集提供了便利。解放初期,最多的时候土匪达到7万多人,新中国成立时,福建还有22个县没有完全解放,反动统治的基础尚未被完全摧毁。在错综复杂的颠覆与反颠覆、破坏与反破坏的斗争中,长江支队南下干部在接管政权、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几十年来,长江支队干部在福建生根开花,与福建干部和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经历了种种考验,用生命和鲜血与福建这个第二故乡紧密相连,为福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寻访长江支队的足迹,爸爸曾多次南下福建,在那里一待就是几个月,跑遍八闽大地的9个地市,拍摄制作了晋城市第一部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随着纪录片的播出,朴素而真实的镜头向我们揭秘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述了南下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迎着炮火、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为新中国解放和建设立下不可磨灭功勋的事迹。
   为了继承和弘扬长江支队的革命精神,晋城市委、市政府和城区区委、区政府,在晋城市区北面修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
   走进长江支队纪念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庄严的英雄门。每次从这里走过,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阻隔,又听到了嘹亮的战斗号角;踏着步道进入园区,两侧坚立着长江支队南下干部宣传栏,上面有领导题词,向人们展示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沿着86级台阶拾级而上,就可直达主题雕塑广场。纪念碑和英名碑前,常常有党员干部在这里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传承革命精神。摩崖石刻、思乡亭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十八年来,默默守护这片纪念林的是长江支队晋城研究会成员和长江支队的后代们。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在他们的精心守护下,纪念林先后被晋城市关工委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晋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2017年6月28日,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授予“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3月3日,被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少工委推选为“山西青少年红色研学打卡地”,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随着电视剧《谷文昌》、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在央视热播,以及上党梆子《长江支队》的公演,到长江支队纪念林参观游览的人与日俱增,长江支队的光荣历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传颂,其“风华正茂出两山,一生辉煌留八闽”的精神也成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形象、最生动的教材之一。
   “不要说岁月已经远去,不要说故事已经久违,永远记住,爷爷的故事,党旗下行进着永远的长江支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次打卡,我们对长江支队光辉历史的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也更多感悟到了革命先辈英勇无畏和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通过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我们青少年必将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力量!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