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12月29日

我省力争2025年生态经济发展出雏型

  本报记者 赵云云
  
   12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主要内容。《规划》明确,我省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5大任务66项举措,力争到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经济发展出雏型。
  
  确立四个战略定位
  
   黄河干流山西段总长965公里,流经我省4市19县,流域面积涵盖我省11市86县(市、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3.1%;吕梁山、太行山“两山”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83%,涉及11个设区市 、81县(市、区);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和大清河“七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编制《规划》。
   据介绍,《规划》共五项重点任务:一是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黄河流域”高标准保护;二是加强“两山”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三是实施“七河”综合治理修复,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四是发展生态经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五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三晋生态文化。
   此外,《规划》还提出确立四个战略定位:一是打造资源型经济省份生态保护样板;二是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三是建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示范区;四是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领域重要成员。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对此,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范素军表示,《规划》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条路径,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五条措施。一是以特色优质为宗旨,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体系;二是以优布局调结构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三是以生态智慧为引领,打造三产发展新模式;四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升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五是以盘活生态资源为目标,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力争重污染天基本消除
  
   此外,《规划》还明确2025年目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做到“五个全面”“两个基本”:即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宜林荒山全面绿化、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生态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力争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完成。
   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主任、省环境规划院院长刘亚敬说,生态经济发展出雏型。进一步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服务保障作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刘亚敬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完成“三个转变”实现“四个形成”,即生态环境保护向生态修复治理转变、向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向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变,生态修复治理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京津晋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