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1月27日
基层改革进行时

聚焦“用、选、考”全面激活团干部活力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实习生 李志鹏
  
   团干部队伍来源单一、组织化吸纳社会优秀人才渠道不畅是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否过硬,选优配强团的工作力量是关键。襄垣团县委以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聚焦“选骨干”,在配齐配强县、镇、村三级团组织工作力量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挂职副书记轮值轮训制度和“大学生团干部”计划,聚焦“用、选、考”三大环节,有效增强基层团的工作力量。
  
  聚焦“用”字充实团县委工作力量
  
    襄垣县位于长治市以北,下辖9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26万,其中,14至35岁团员青年6.8万人。襄垣县共青团下辖289个团支部,系统注册团员7784名。
   据悉,团中央发出基层组织改革动员令后,襄垣县积极争取党委支持,锐意创新、破解难题,扎实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大胆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条条框框,襄垣团县委把“体制内选”“年轻干部中选”转变为 “用好体制内年轻干部”,用 “三法”推动改革,自下而上充实县级干部力量,激活基层干部队伍“一池水”。
   “一法”党委重视做“加法”。2021年6月底,襄垣县委书记张晋伟组织召开全县团的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第一次专题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进行了专题研究。7至9月,襄垣县委先后4次听取了襄垣团县委关于改革试点工作专题汇报,并对具体任务作出要求。10月初,襄垣县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通过《襄垣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张晋伟任组长,襄垣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分管同志任副组长,25家单位为成员的领导组,对改革任务清单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亲自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全过程跟踪督导,确保重点方向实现突破。在全县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的大背景下,确保襄垣团县委编制5人不减(为长治市县级团委编制最多),在此基础上,选优配强襄垣团县委挂兼职副书记3人,少工委挂兼职副主任4人。
   “二法”基层力量做“乘法”。襄垣团县委与襄垣县委组织部共同制定《襄垣县基层团干部轮值轮训制度》,在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新任乡镇、系统、企业团委书记,按照每批2人、每期3个月的要求,集中到襄垣团县委报到,由襄垣团县委统筹工作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领域团的工作。改革以来,襄垣团县委可以直接统筹使用的人员提升至14人,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增加。
   “三法”打破壁垒做“减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襄垣团县委挂兼职副书记。襄垣团县委以拓宽来源渠道、专挂兼相结合、实施分类管理、保持适度稳定的基本思路,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限制,坚持项目化选人,不拘一格从基层网格员、企业园区、新媒体行业、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党员、团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团的工作队伍中来。
  
  围绕“选”字配优配强基层工作队伍
  
    团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团各项工作任务的“神经末梢”。襄垣团县委不断巩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以团组织为核心,向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延伸,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襄垣团县委积极拓宽基层团干部来源渠道,打造充满活力的选人育人机制,真正把热爱、擅长党团青年事业的人选拔到团的岗位上。
   一方面换届选举“产生一批”。利用县乡村三级团组织换届契机,重点推动农村(社区)“两委”中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担任村 (社区)团支部书记,同时也注重吸收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大学生等中的优秀青年配齐支部委员。截止2021年12月,229个村和9个社区均完成团组织换届工作,选配青年委员1120名,基层工作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另一方面广开贤路 “发现一批”。由襄垣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团县委积极组织实施“大学生团干部”计划,通过公开招聘,组织笔试和面试,面向襄垣籍在校和返襄大学生选拔62名青年,到乡镇、企业、学校、经开区等团组织兼任团(工)委副书记。目前,这批兼职团(工)委副书记已全部上岗。
  
  突出“考”字建立健全团干部管理办法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襄垣团县委本着这一原则,分层分类制定团干部工作职责、任期目标、评价体系等内容,以实在实干实绩为导向,提升团干部作风能力。
   任期目标“压担子”。依据长治团市委制定的《县(市、区)团干部履职考核实施办法(试行)》,襄垣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共同制定了《襄垣县团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办法》,明确团干部实行“一书一报告”目标管理制度,即年度目标责任书、团干部任期情况报告等。分层分级规划任期目标,严格推行履职承诺制,要求县、镇、村三级团干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履职期间在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建设、联系青年、服务中心、特色活动、社会化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目标。
   强化考核“显担当”。襄垣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共同制定了《襄垣县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确定了每年年底由襄垣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共同对基层团组织书记对照年度共青团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在此基础上,各级团组织书记围绕工作履职、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向襄垣团县委、同级党委、青年代表进行述职,将基层团工作开展的话语评分权交到团员青年和党政领导手中,提升共青团工作青年满意度。
   结果运用“促激励”。以团干部的年度考核分值排名为依据。对于考核优秀的团干部,予以通报表扬,可推报参加当年度各类先进评比,并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向党组织推荐团的工作骨干的重要依据;对于排名靠后的团干部,定期进行谈心谈话,结对帮扶,连续两年排名靠后,进行适当的转岗调整。
   “我们虽然在团的工作力量充实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也形成了一定实效,但是由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限制,在打破身份界限选拔、激励团干部方面还没有形成突破。”襄垣团县委书记米蕾表示,在基层团组织改革出成果、显成效的关键阶段,襄垣团县委将对标团中央《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评估指导标准》,持续深化改革团干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在新兴领域选拔优秀青年带头人担任团组织负责人,并建立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团组织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压实团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及结果运用,着力构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激励体系,为高质量完成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