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2月22日

大河之舞

——河曲县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纪事
  一河、一曲、一湾、一岛。黄河出龙口,骤然如一束白练散开,冬日暖阳下,结凌的河面上,一群群白天鹅和赤麻鸭三三两两结伴游弋,时而交颈摩挲,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凌空亮翅。蓝天与碧水一色,涛声与鸟语和鸣,大河之上,阡陌之间,山水草木林田路园,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生动的生态画卷。这里就是昔日走西口的地方;这里就是践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河曲县。
  
  白天鹅又回来了
  
   白天鹅是典型的旅鸟,对空气、水质等环境要求极高。去年11月下旬,湿地公园河面上飞来了成群白天鹅,景象壮观。
   为适合鸟类迁徙,河曲县建设了占地9357亩的黄河省级湿地公园。把自然还给自然,让空间还原天籁,河曲县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中心主任王永胜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创建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曲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黄河流经71.6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黄河半岛”。
   以白天鹅为主的徙鸟是环境最严格的“监督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借黄河之势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黄河边上美丽的小县城”。
   以白天鹅回家,含绿量提升为标志,黄河边上的绿化覆盖率达4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6平方米。与此同时,含绿量推动的是含金量的质变,从脱贫攻坚的迁村移民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2%,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达100%,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4%,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在富起来、强起来路上,河曲正在成为晋陕蒙生态风景线,高质量发展争先县。
  
  千沟万壑绿起来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治理水土流失的苗二满红、王海元到八十年代小流域治理的苗混瞒,从每一条毛细血管修复到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滚动。“到今年,我们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已达805.83平方公里,治理度达74.61%,在减少入黄河泥沙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县农业水利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郑永厚说。河曲县地处黄土高原,历来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坡沟综合治理,其苗混瞒的“户包治理小流域经验”曾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
   践行“两山”理论不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河曲县“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牵引,强化三线管控、划定“三线一单”,控制水土流失,大力植树造林,开展流域治理,先后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426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73.36平方公里,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人工造林9.7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全县林地总面积达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81%。
   新一届河曲县委班子组成伊始,扛起责任,凝聚大保护合力,加大黄河保护力度,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完成5家企业的搬迁,清理拆除乱建4.5万平方米,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封存采砂船19条,清理垃圾59万余立方米,平整河岸25公里。对黄河流经河曲71.6公里的入黄河排污口及入县川河排污口开展了“查、测、溯、治”工作,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目前,全县9家煤矿被评定为市级绿色矿山,3家露天煤矿入选山西省-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达标名单,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河曲的水更清天更蓝。
  
  引水丰田人不愁
  
   黄河流经河曲县71.6公里,但开发利用不足。为彻底解决“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的窘境,河曲县抓住省委省政府“35项应急水源工程”机遇,投资5.41亿元实施引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打牢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
   河曲县地处河东煤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电是河曲主导产业,县内所有煤矿、洗选煤厂和电厂均沿黄河分布。矸石、固废排放处置压力大,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今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治理同步,恢复与利用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督促全县煤矿、洗煤企业和电厂认真履行生态保护和治理责任,积极推进生态恢复治理。先后完成土地复垦1.2万亩,煤炭洗选排矸、电厂排灰等工业固废填沟造地1270亩。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复垦土地发展“光伏+储能+农业”的多元化、立体式产业,将修复治理的复垦土地建设成为高效农业和光伏新能源基地。
  
  黄河湾处画中游
  
   一曲《走西口》,跟着泪蛋蛋流,唱响大河上下。一幅《老虎高原》,吴冠中描绘出黄土高坡的觉醒与震撼。
   河曲作为黄河与长城挽手并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旅资源。河曲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精心打造沿黄文化旅游带。
   河曲县全面落实“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战略,今年全长23公里的黄河旅游板块公路全县通车,有力推进黄河西口古渡4A级景区创建,通过对沿黄6个乡镇32个村的古村落、文物遗址、旅游景点的系统保护与开发,打造出了一条由海潮禅寺、五花城堡、西口古渡、临隩公园、湿地公园、罗圈堡、娘娘滩、弥佛洞等景点串联起来的黄河沿线文化旅游带,把沿黄旅游打造成优势产业,融入国家、省市及周边旅游文化圈,打响了黄河长城风情文化特色旅游品牌,打牢了实现“黄河风情旅游区”基础。如今,吸引着众多旅游观光、写生、摄影等爱好者前来观黄河、望长城、品美食、听民歌,带“火”了沿线的农家乐和“黄河人家”主题民宿,生态旅游产品价值增值。在让沿河群众钱包鼓起来、日子红火起来的同时,也让黄河文化在河曲焕发出璀璨光芒。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带领14万儿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愚公移山”之精神,咬定目标、埋头苦干、久久为功,让河边的风景、西口的歌成为独具魅力的名片、品牌,交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答卷,打造沿黄美丽经济带。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