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04日
沿着英雄足迹·游山西百条红色线路

太行山中古村落 革命故事道不完

  本报记者 田璐
  
    太行山革命老区处处皆“红地”,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地,到处都有一抹抹红色的记忆和一篇篇红色的故事。抗战时期,潞城区保存较好的兵工厂、抗日县政府驻地一直保留的红色基因、红色重要符号,成了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红色旅游景点背后的革命故事说不尽、道不完,让东倚太行山的长治潞城、屯留的红色历史变得越加厚重,成为当地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的宝库。
  
  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 有力支撑前线作战
  
      位于长治市潞城区西北处的垂阳村,长邯高速穿境而过。村中的玉皇庙是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也是抗战时期潞城区保存较好的兵工厂。
   长久以来,古人修建了玉皇阁、玉皇观、玉帝庙、玉皇庙等祭祀建筑,按地理位置及其文物价值来划分,山西位列第一。玉皇庙建筑在布局上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式,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沿中轴线布置舞楼、献殿、前殿、后殿等一系列主要建筑,由北向南,层层宏阔。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着配殿、偏殿、垛殿等次要建筑,围合成几个院落。
   垂阳村的玉皇庙作为兵工厂后,大殿内安装了机械设备,搅冲机、皮带床、发电机则安装在庙内的东面,并配备铁匠、锻工、电工等,兵工厂试验场选在了安居村北。
   在革命艰苦岁月里,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炮弹,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作战。2021年11月,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被列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抗日力量发展壮大
  
    来到长治市潞城区土脚村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红色文化遗址,还能了解新农村建设,品尝忆苦思甜饭,欣赏一场军民联欢汇演,感受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土脚村,作为抗战时期抗日县政府驻地,一直保留着红色基因。
   1940年,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土脚村成立,政府机关和抗日决死三纵队六支队进驻此处,以土脚村为中心的抗日斗争就此展开。
   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土脚村后,主要办公地点都安排在进步村民家中。县政府机关在村民王金仓院内,政府的20多名工作人员和负责保卫任务的决死三纵队六支队官兵则住在其他村民家中。1940年6月,这里发生了日伪军突袭潞城县抗日政府的 “土脚事件”,造成保卫县政府的决死三纵队六支队10人阵亡、24名战士被俘惨遭杀害。
   现今,土脚村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抗日县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曾驻扎的12处院落,这12处机构大部分为村中民居,分散坐落于土脚村的各处,另有村内庙宇等建筑。旧址现已修缮一新,院子东、西、南三面有房子,南面是三孔土窑洞,陈设有火炕、炕桌、办公用具等。
   在院子角落里的柴房里,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空间——藏粮洞。这样的藏粮洞,村中共有4处,洞不高,曲曲折折,一直通到外面的大山上。
   除了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外,土脚村还有一大批相关旧址,如财粮科与通讯社、情报站、决死三纵队六支队队部、操场、运输队、贸易局、交通站等。这些基本都保留原貌,由此可看出当时的抗日领导机构。
   时光荏苒,历史却不曾泯灭,山坡顶上的那棵“消息树”依旧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辈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土脚村民间传颂。现如今,这个小山村悄然发生着许多变化,先后被确定为省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被列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土脚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也在随之改善,村民们集体搬出土窑洞,住进新楼房。而腾退的旧院落被改造成“红色旅游”综合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瞻仰参观,并与辛安村绿野漂流、安陵寺乡村旅游形成有效互动,打造新的旅游集群,在发展“美丽经济”的探索中实现乡村振兴。
  
  抗大一分校北岗旧址 办学最早历时最长
  
    红色遗址是重要文物,也是加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作为长治市屯留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符号,抗大一分校北岗旧址与上党战役主战场、寺底晋冀豫党校旧址、魏拯民故居等一并成为屯留区的红色象征。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2月成立,1939年1月至7月在屯留坚持敌后办学,是抗大各分校中创办时间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屯留区北岗村(原岗上村)是抗大一分校旧址所在地,目前修缮保护的面积有1万余平方米,现存特科营营部、校直属队队部、女生队队部、女学员住室、露天课堂5处旧址及抗大一分校展览馆共6个展区。此外,新建的抗大一分校红色文化体验园项目,设有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如手榴弹投掷场、篮球场、红色课堂教学、演艺厅等。
   在修缮建筑的同时,当地政府还挖掘了抗大一分校在屯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抗战故事。如《听朱总司令讲课》《抗大一分校东迁杂忆》等故事,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抗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和高昂的爱国热情。这些故事将以各种形式在景区展现给游客,达到在“游中学、学中游”的效果。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酝酿设计“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抗战体验活动,同时发展带动一些附属产业,如拍照留念、革命文艺演出、农家饭菜品尝、旅游纪念品经营等,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
  
  魏拯民故居 传诵抗日英烈故事
  
    屯留,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著名的上党战役就发生在屯留老爷山,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
   屯留区路村乡王村村中的一处两进院落,是著名抗日英烈魏拯民的故居。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1909年出生于屯留。早年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开除学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于1936年6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委员,带领抗联多次击败日本侵略军,曾指挥过大沙河、寒葱岭等战斗。1941年,魏拯民在吉林省桦甸县牡丹岭抗联密营病逝。
   魏拯民故居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典型的晋东南民居,现仍保留有一处水井和一座二层厢房,二进院保留了一座院门、五间北房及东房、西房各三间。
   据了解,当地政府计划以魏拯民故居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让革命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