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24日

27年坚守 用心点亮大秦线上信号灯

  本报记者 张丽
  
   近日,记者从大同电务段遵化北区间信号工区了解到,为了点亮大秦线上的信号灯,一名名叫王卫国的工区工长从1995年到大秦线遵化北信号工区工作,一干就是27年。其间,王卫国努力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最好,像 “老黄牛”一样带领工友们耕耘出一片安全稳定的天地、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和大秦重载更加美好的未来,尽全力守护着大秦重载的安全畅通。
  
  潜心钻研学习带领团队提升业务能力
  
   “记得刚来工区时,面对联锁、闭塞设备,发现曾经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无处发挥,甚至有点不知所措。”王卫国说,从那个时候才明白光有理论知识根本不行,为了更快地开展工作,他开始大量翻图纸找资料,向老师傅请教,独立顶岗一个月……
   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硬的技术手段,王卫国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并于2003年担任工区工长一职。当时大秦线正在进行扩能改造,每天有10多项任务需要配合协调。“那个时候虽然很忙,但也正是那样的机会和磨炼,让我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王卫国坦言。
   2009年,由于工作需要,王卫国来到新组建的遵化北区间信号工区担任工长。面对工区人员紧缺、业务素质偏低等情况,他迅速转变角色,当起同事们的“技术教员”“知心朋友”“突击队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主动放弃年休保大秦重载安全畅通
  
   有了大家的配合,王卫国种好“责任田”的愿望愈发强烈。当时,这个工区负责大秦线44.2公里的区间设备维修养护任务,其中包括55架信号机、74个轨道电路区段、2个无人值守中继站和2座隧道里的电气设备。
   在漆黑的隧道里干活,快速准确定位信号设备位置,对于检修维护和处理故障尤为重要。景忠山隧道长3760米,为了保证轨道电路信号正常传输,每隔30米就要在轨枕上安装一个电容,但隧道内光线不好,检修时容易遗漏,发生故障时,寻找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这个顽疾,只要条件允许,他便钻进隧道内研究、观察,发现每隔60个宽枕就需要设置一个电容,于是他提出了 “数轨枕定位法”,可实践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一天,看到贴在墙上的宣传标语,一下触发了他的灵感:用油漆给电容打上编号。说干就干,他带着工友们用了3天时间,给隧道内160个电容打上了编号。一段时间后,隧道内的煤尘又给电容盖上了“黑被子”,一些“名字”没了踪影。怎么办呢?王卫国像着了魔,看什么都像电容。一次夜间作业,工友防护服上的反光条启发了他。第二天他就拉着大家在电容对应的隧道壁上贴上了反光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再没出现漏检现象。
   担任工长以来,王卫国主动放弃年休,盯控在岗,即使休息日也要到工区转一圈、呆一会儿,至今未发生一起责任故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