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28日
来时路·2021共青团·青春建功高质量发展

共青团阳泉市城区区委

夯实团建基础 服务青年建功成才
  本报记者 孟存田
  
   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完成县、乡、村三级团组织换届工作,打造“青”字号品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2021年,共青团阳泉市城区区委在“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中夯实团建基础,全面推进共青团各项事业发展,从而更好地联系服务青年。
  
  实现队伍硬核联动
  
    “过去的一年,城区团区委坚持党建全域引领,以‘背靠党委,面向青年,与时俱进,艰苦奋斗’16字箴言为工作主线,将党建与团建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始终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体谋划青年工作、凝聚青年力量、促进青年成长,持续为共青团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阳泉市城区团区委书记王江涛说。
   此外,城区团区委推动团建工作纳入区委巡察监督工作内容,全年向区委请示报告11次,区委书记批示1次、分管领导批示5次。
   过去的一年,城区团区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县、乡、村三级团组织的换届工作。其间,配齐配强团区委班子,新一届乡镇、街道团干部的平均年龄为30.33岁,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3.33%,其中有2名硕士研究生;换届选举产生的64名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30.5岁,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58名,占比90.6%,其中研究生2名,党员45名。
   此次换届还呈现出学历提升、平均年龄下降、队伍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王江涛介绍,城区团区委从乡镇一线遴选1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任团区委挂职副书记,从社会组织中选拔1名先进青年代表成为团区委兼职副书记。任职期间,这些团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疫情防控、青年就业创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团的工作补充了新鲜血液、增进了工作活力。
   城区团区委还多渠道充实各级团的工作骨干,创新性招募48名优秀在读大学生任村(社区)团支部兼职副书记,将服务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推动驻外团工委建设,实现对阳泉籍外出青年的组织覆盖,完成首批3所高校团工委书记的报名及选拔工作,共青团阳泉市城区委员会驻北京语言大学工作委员会、驻山西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驻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出台《阳泉市城区关于贯彻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阳泉市城区团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全市首家实行团、队干部工作日志制度,采取年度述职考核与平时表现相结合、领导打分与团干部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从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述职评议情况和青年群众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考核。
   “对于任职期间,考核优秀的团干部,择优向党组织推荐。”王江涛说。目前,已有1名优秀团工委书记提拔为街道副科级领导,1名大队辅导员提拔为副校长。
  
  打造“青”字号品牌
  
    过去的一年,城区团区委突出思想政治引领,选聘团区委委员、团代会代表、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团干部、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组建区级 “青年宣讲团”,在辖区中小学、社区开展宣讲;依托“青年之家”“网上共青团”等学习阵地,每周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参与青年人数达3000人以上。
   此外,城区团区委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和竞演讲述活动,强化青少年对城区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信心,有效扩大思想引领覆盖面。城区团区委还率先在全市开展少先队鼓号队建设工作,激励少先队员奋发向上;重视校内外团组织社会实践载体建设,深入发掘阳泉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青春化”研学之旅,绘制“城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图”,打造小河古村1个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一席书院等8个红领巾研学基地,挂牌启用城区首批校外青少年活动阵地,吸引辖区内青少年打卡实践。
   王江涛介绍,在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网络建设、机制建设方面,发动各领域、各行业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团员青年500余人,组建3支青年突击队和1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宣传劝导、舆论引导、社区服务、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中贡献青春力量,展现城区青年担当。
   春节期间,组织成立城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到街道、社区等防控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排查、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我在家乡‘疫线’向组织报道”等主题活动,挖掘“抗疫”先进志愿者优秀典型,动员和激励青年志愿者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围绕“双减”政策,探索开设社区红领巾课后辅导小课堂,联合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优秀青年学生和寒暑假返乡青年大学生,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作业辅导、红色教育、特色实践活动等内容,实现学校、社区和家庭无缝对接。
   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差异化开展寒、暑假自护教育、模拟法庭、中高考心理减压“阳光行动”等12355服务平台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切实为青少年排忧解难;以“我为青年办实事”为契机,持续推进“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等品牌活动建设,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困境少年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去年,共帮助全区14名困难大学生圆梦大学,上报2名困境儿童申报‘德伟爱心专项基金’,摸排‘青年文明号真情助困’困难学生20人。”王江涛说。
   依托滨河新天地双创示范园区,城区团区委成立了城区青创联盟,开展电商培训活动9场,覆盖200余人,激发了青年的创业热情和活力;举办城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发掘优质创业项目,通过为创业青年搭建交流展示和资源汇聚平台,一批青年创客脱颖而出。此外,依托“青春兴晋”行动,常态化开展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见习岗位40余个,引导阳泉籍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发展实践。
   坚持推进省校合作,城区团区委打造了2个就业创业基地,为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电子商务等专业类别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同时宣传推介本地重点产业、营商环境及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吸纳更多高端人才来城区创业就业。利用阳泉市青年人才公寓落户城区的有利契机,成立全市首家青年人才团支部,开展“畅聊沙龙”等特色活动,激活青年人才对业余生活的“热度”,确保联系服务无盲区、全覆盖。深化校企合作,联合相关部门与上海电力大学暑期实践队就深化校企合作举行座谈会,引导大学生把所学用于实践,为城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推动基层改革取得实效
  
    作为阳泉市唯一一个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试点,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组,围绕4个方面10项改革内容,细化改革具体举措,推动改革取得实效。
   去年,团省委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指导员到城区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对城区青年阵地建设及团改推进落实情况、非公团支部建设及校外红领巾阵地建设情况进行详细指导,对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为了加强共青团阵地建设,城区团区委出台了《阳泉市城区“青年之家”综合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构建“1+9+N”基层青年服务阵地,以城区“青年之家”旗舰店为核心,辐射带动各乡镇街道“青年之家”分店,链接团代表工作室,延伸工作触角,联系服务青年。目前,全区实体“青年之家”有10家,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志愿服务类、文艺体育类、创业服务类等“团办青年社团”有2家、社会组织有2家,直接联系覆盖的团员青年5000余人。
   此外,成立城区教育团工委,区直7所中学校团组织全部完成迁移,完善了组织设置,顺畅了运行机制。
   为了强化基层共青团的工作力量,设置青少年事务网格员300余人,从而充实社会青年工作者队伍;积极建立网上青年组织,构建“党建+团建+单元”微信塔群,打造“互联网+共青团”青年网聚社群空间,创建400人的微信志愿服务塔群平台,覆盖辖区村、社区及各企业,形成社区吹哨、团委发布、志愿者报到的联动机制,形成活力四射、影响广泛、触手可及的“网上共青团”。目前,社会领域团组织数、塔群式建立的网上青年社群有180个、联系覆盖团员青年达5000人。
   建立健全从“队前教育”到“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城区团区委面向全区青少年构建了以“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为起点的党团队阶梯式培养体系,递进实施分批入队、积分入团、推优入党,从源头上保持团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同时,突出政治标准,建立推优入团“6+X”评价标准,将志愿服务时长、团课学习等纳入入团积分管理中。2021年度,推优入团218人,推优入党12人;28岁以下新发展党员中,团员比例和经团组织推优比例均为100%,初、高中毕业班团学比例严格控制在20%和40%以内。
   王江涛表示,今后,城区团区委将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狠抓基层建设,积极推动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以鲜明的改革面貌和扎实的工作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庆祝建团100周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