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28日
永不消逝的激情岁月——100件(组)实物中的共青团史(六十一) 本报联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运动史料研究中心和“触摸团史”微信公众号主办

极为罕见的自制入团志愿书

中央团校 李明龙/文
  入团是一件神圣而严肃的事情,入团志愿书通常是由团组织设计印制的,个人手工自制的情形极为罕见。早期,在解放战争中试建青年团组织时,胶东解放区等地的入团志愿书,既有党团组织铅印或油印的,也有用毛笔或钢笔自制的。新中国成立后,偶有个人自己抄录的。
   这份手写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当初觉得特别“另类”,远比印刷版的更有故事,遂收入囊中。“作者”比较讲究,所选纸张质地厚实,为100克胶版纸,内页粘贴很专业,胶水“点到为止”,左右翻阅无粘连。至于尺寸,并非常见的那种32开或16开,而是一种所谓畸形开本的25开,难得一见。
   看到封面下方写有 “青年团南京市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制”字样,翻出自己收藏的版本比对,真是对“作者”钦佩有加,仿制品竟然与原版大小相同,倘若配上团旗及色彩,再描出标题字,快近似原版了。打开内页,首面是入团誓词,中间插页的四面表格内容相同,只是不知何故,后三面有几项内容前后次序颠倒,但“作者”字迹棱角分明,骨力遒劲,清秀工整,赏心悦目,颇显功力,用钢笔一笔一画复制出来,实属不易。
   我们来看看填写内容。“作者”叫陈汝舟,男,时年17岁,籍贯南京,住石鼓路203号,文化程度是初三(下),系(南京)房地产登记处办事员。曾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中苏友好协会,参加过房管干部训练班学习,看简历似乎没有加入过少先队(当时叫中国少年儿童队)。
   关于“如何做一名团员青年”,陈汝舟认为:1.随时随地服从团的决议和响应团的一切号召;2.在工作中不怕任何困难,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不懂的不装懂;3.团结扩大群众,共同来搞好工作,与大家一道前进;4.努力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认识;5.向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不良现象作无情斗争;6.不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做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说明“作者”思想积极上进,愿意向党组织靠拢)。
   当时的必填内容,还有“自我检讨”一项,陈汝舟自我剖析比较客观、具体,关于“缺点”,主要是:1.工作不够细致,如制卡盖章时,把“简屋”盖成“水塘”;2.联系群众不够广泛,只是和互助组内的同志联系;3.工作计划性不够,造成工作中的加班现象;4.对别人提意见时,性情有些急躁,不注意方式方法。关于“优点”,主要有:1.工作较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如出外工作,遇到大雨,照常能按期完成任务;2.学习较认真,不懂的就问,并能按时交作业;3.工作和学习中,别人不懂的,能把所知道的告诉别人。
   内页最后一面,除了支部意见外 (1953年9月15日填写),上级团委意见及批准日期、转正日期和候补期等内容均为空白。其中,无法确认是否有候补期(1949年通过的团章有候补团员及候补期规定),最后的填表日期落款是1953年8月。
   为什么要自制入团志愿书?疑问萦绕,思前想后,终得其解。其原因不外乎是出在“供给侧”上,“缺货”“断货”乃主因。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个月之后,团中央制定颁布了全国统一版本的入团誓词。1953年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重大成果之一是修订了团章。新团章根据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对团员提出了新要求,之前使用的入团誓词势必需要及时修改。
   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地省级团组织随时做好了改版重印入团志愿书的准备(按照团中央的规定,入团志愿书只限于省级团委印发,省以下团委未经批准不得翻印),就等团中央公布修订版入团誓词(实际上是1953年12月颁布的,离青年团二大召开已过去了半年之久)。恰好在等待新版入团志愿书期间,陈汝舟所在单位的团委计划在“七一”前后发展一批团员,他非常荣幸加入团组织。由于单位团委所领入团志愿书用完,向南京市团工委申领,答复库存告罄,重新印制时间较长。为了不影响这批团员发展,唯有自己想办法,鉴于需求数量有限(可能就发展一两个人),于是,没用蜡纸刻版油印,而是找来纸张,参考原版入团志愿书,用钢笔加尺子来绘制。
   至于为何部分内容没有填写完整,尤其是内页中最后一页的上级团委意见及批准日期、转正日期、候补期等几处内容,都是一片空白,答案或许很简单,因为上级团委审核时发现了内页表格内容颠倒问题,予以作废,但这份“半成品”却被陈汝舟悄悄保存下来。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