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29日

一生团情 难忘那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马怀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建团100周年之际,我虽已古稀之年,但作为一名曾经的基层团干部,却难以抑制兴奋和激动。回忆起那段青春似火的年代,那是我的共青团记忆啊。生命里永远打上了共青团印记,让我的青春与众不同。
   1971年8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对共青团组织的一腔热血和那代青年的光荣和使命,我走上了新绛县三泉公社团委书记的岗位。针对公社团委刚建立不久的实际情况,我狠抓村级团组织建设,建立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举办了培训班,使大家熟悉掌握了团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带领着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那是个激清燃烧的火红年代,广大团员青年无论在平田整地、水利工程、植树造林、科学种田,还是学雷锋活动中都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当时的公社党委为肯定团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在全公社范围内命名了青年路、青年林、青年平田整地样板田和十二支青年突击队,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1974年召开的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三级干部大会上,我代表基层团组织就如何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进行了发言。
   1975年8月,我调入共青团新绛县委任副书记。其间,我和团县委一班人重点围绕 “如何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开展工作,坚持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狠抓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和人民;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队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新绛县团的工作列入运城地区第一方阵,受到团省委的表彰。新绛招待所团支部书记张红玲在中南海参加学雷锋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座谈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实践证明,共青团不愧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不愧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的后备军。那个时代的共青团干部绝大部分都走上了省、市、县、镇的各级领导岗位。1981年10月,我调任新绛县横桥公社主任,离开了我热爱的共青团岗位,后又相继在县委、县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
   时间虽已过去40多年,但我对于共青团的记忆犹如发生在昨天,脑海里时常就像一部部电影播放着我在共青团工作过的37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位曾在团的岗位上工作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辞艰辛?为什么不顾风雨?又为什么青春激荡、不计回报?”我想,是因为那份团情吧。时至今日,不论是全县的还是全国的青年工作重要动态,依然能拨动我的心弦,依然能激起我脑海深处的“共青团记忆”。真是十年团干,一生团情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也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天的中国,14亿多中华儿女正奋进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团员青年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浸润着青春的汗水,刻印着青年的奉献。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期愿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奋斗之姿刷新青春的意涵,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
   (马怀茂,曾任共青团新绛县委副书记、新绛县政协主席,现任新绛县离退休干部党委副书记、新绛县关工委主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