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4月01日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纪念建团100周年 回顾在共青团工作的光辉岁月(四)

激情岁月 从投稿《山西青年报》开始

■张广瑞
   一晃,我已离开绛县团县委34年了。前几天,当现任团县委书记李圣科打电话,约我聊聊开展建团百年纪念活动时,我拿出珍藏的新闻剪贴本,再次翻出那篇1986年2月26日发表在《山西青年报》上的《乡上的人不来了》,思绪一下子又回到当年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在绛县团县委将宣传工作做得红红火火的激情岁月……
   学生时代,我是有名的“瘸腿”:偏重语文、史地,数学、英语几近文盲,曾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无奈,于1983年8月顶替父亲入职绛县横水供销社门市部站柜台。也正因为我在语文写作上的小有名气,三个月后,被调整到机关做干事,每天跑腿打杂、写写画画、分发报刊。
   1985年5月,我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自学新闻写作知识,尝试着先给县广播电台,后给中央和省、市报纸、电台投稿。经过半年多60余次的 “泥牛入海”,1986年2月26日,我写的《乡上的人不来了》突然见报了!我抓起报纸,一下子冲到正在机关大院洗衣服的妻子跟前,高喊着:“老婆,我的稿子登在《山西青年报》上啦!”一直支持我写作的爱人也非常激动,边问“登在哪儿”,边和我一起看起来。这些年来,每当我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从那天起,我写稿、投稿的劲头越来越大,除了干好工作,一有时间就四处采访,晚上写稿常常到深夜一两点。每次写好草稿,我都要把复写纸一张张垫在稿纸下面,再用圆珠笔一次性誊写五六篇,右手指磨下了老茧。这样不到一年,我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媒体发表了48篇“豆腐块”“火柴盒”,我将它们工工整整地剪贴在本子上。
   我做梦也没想到,1986年11月30日一大早,供销社主任王怀珠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广瑞,现在团县委、横水镇、冷口乡都要调你,你想去哪里?”我一下子蒙了,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我措手不及,半天才回过神来,嚅嗫地说:“我不懂,您看去哪儿好?”他告诉我:“这三个单位都是看上你做宣传的能力,如果从发展的眼光看,去团县委更合适。”就这样,第二天一早,我拎着行李,搭了个顺车,来到团县委报到。
   人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我被借调到团县委后,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真是如鱼得水。领导们关怀支持,同事们热情帮助,每天有采访不完的素材、写不尽的新闻,最多一天发出去五六篇稿件能发表四五篇稿子,县委收发室几乎每天都有我的稿费汇款单,我俨然成了“暴发户”,小伙伴们隔三差五扣下单子让我请客,那是多么惬意啊!
   不久,我被正式调进团县委,并被任命为宣传部部长,直到1988年11月调离团县委。
   那两年,我把新闻写作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青年报》《山西青年》等报刊发表了800余篇稿件,其中《绛县各级团组织成为青年致富 “军师”》《绛县团县委建立青年科学致富指导中心、创办“三送报”》《王海河辞职创办山西省首家个体旅行社》等在全省造成一定影响,绛县团县委宣传工作更是受到团中央和省、市团委表彰奖励。
   1988年11月3日,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团县委,调到县委办公室从事党务信息工作。之后,我先后担任过县委督查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通讯组组长、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成了正式记者。从1986年2月26日在《山西青年报》发表第一篇文章算起,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从事哪项工作,一直笔耕不辍,36年来,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稿件5000余篇、480万多字,有64篇获得中国新闻奖、山西新闻奖等。
   今年1月,我退休了,但仍然活跃在新闻领域。每每想到取得的成绩,就很自然地想起那第一篇见报稿件,想起《山西青年报》,想起我在绛县团县委工作的730个日日夜夜,想起火热激情的共青团工作,想起朝气蓬勃的无数青年朋友们……
   《山西青年报》,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指路明灯。
   (张广瑞,曾任绛县团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播电视台台长,现任绛县关工委副主任。)

nnection=close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