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5月25日
永不消逝的激情岁月——100件(组)实物中的共青团史(八十五) 本报联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运动史料研究中心和“触摸团史”微信公众号主办

从两枚早期团县委胸牌看万荣地名变迁

中央团校 李明龙/文
  众所周知,山西共有11个地级市、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0个县。作为山西人,如数家珍般说出每个地级市的名字,绝对不含糊。至于各个县、市、区,数量很大,恐怕很少有人记得清楚。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地方的行政区划分分合合,调整变化相对较多。这两枚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团县委徽章,即是当年地名演变的重要实物。
   提起万荣县,大多数朋友并不陌生。那么,荣河县听说过吗?可能摇头者居多,知道的寥寥无几。
   先来了解一下万荣县的历史。据公开资料显示,万荣县是1954年8月15日,由万泉、荣河两县合并而成,隶属晋南专区。1958年11月1日,万荣与河津、稷山两县合并,称为稷山县。1959年7月1日,又从稷山县分出,复置万荣县。1970年4月9日,晋南专区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万荣县划归运城地区。2000年6月,运城撤地设市,万荣县仍属于运城市。
   我们再来追溯荣河县的历史。荣河县历史悠久,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宝鼎县名改为荣河,初属陕西路,后归河中府。金代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改升荣州,属河中府。至元初,遂废州复县,仍为荣河县,复归河中府。到了清代,荣河县名未变,属平阳府蒲州。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升蒲州为府,荣河随属。
   进入民国,于民国3年(1914年)废府设道,属河东道。民国16年(1927年)又撤道,县名依旧,直属山西省政府。民国34年(1945年),在运城设立第十五专署(后改为第十四专署),荣河县并无变动。1947年4月13日,荣河县解放,属晋绥边区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属晋南行政署运城分区;同年8月1日,根据华北人民政府通令,属运城专区。1949年10月,属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晋南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1月,属山西省人民政府运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通过以上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可以得知,先有荣河县,后有万荣县。荣河县拥有千年历史,且多次发生归属变化。万荣县则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4年,迄今只有六十八载。
   如此来看,“青年团荣河县委”徽章的制作及使用时间,大约是在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之后,到1954年8月万泉、荣河两县合并为万荣县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前后跨度在5年左右。从当时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各个单位成立之初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刻章、挂牌和发放身份证件。其中,发放身份证件,是颁发金属或布质材料制作的单位胸牌。所以,此时间应该在荣河团组织——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荣河县委员会 (其前身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荣河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不久之后,这个时间,各地不一,但大多是在1950年到1952年期间。
   至于“青年团万荣县委”徽章的制作及使用时间,大概是在1954年8月万荣县成立之后,到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之前的这一段时期。依照惯例,凡是行政区划或机构改名后,为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运行,首要任务之一,即是更换印章、牌子和相关各种证件。万荣团县委此前所发放的胸牌徽章,自然要声明作废,并尽快重新制作。对比实物的式样,可以发现,新徽章版式风格仍沿用了之前的款式。这至少说明一点,当时时间非常紧张,或许来不及找人重新设计。
   厘清了两县及两个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后,再来认真鉴赏一下这两枚徽章。徽章形状均为大众流行的横式长方形,构图简单朴素,由粗细双线作边框,里面是团旗核心元素五星圆环与单位名称所构成,胎体铜质,镀铬,红、黄、白三色,烤漆工艺,宽为46mm,厚度1mm,荣河团县委的高为13mm,万荣团县委的高为15mm,略微多了2mm。因时间久远,其品相一般,尤其是万荣团县委这枚徽章,漆面有多处脱落,或许与佩戴时间较长也有关系。
   徽章是作为一种标识和凭证来使用的,在20世纪50年代,各行业盛行制作佩戴徽章,团组织亦不例外。从使用功能来看,徽章大体可划分为身份性与纪念性两大类,前者用以显示佩戴者的身份或职业性质,后者则用以表达特殊的纪念意义。因而,这两枚徽章相当于那时的工作证或通行证,由于是佩戴在胸前,故而又称之为 “胸牌”(亦称“胸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