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5月31日
休闲度假“晋”情出游

寻访山西十大河流开启“清心洗肺”康养之旅﹙下﹚

  本报记者 李芸红 田璐
  
  黄河支流涑水河 城市滨水景观带
  
   永济市涑水河入黄口人工湿地整体投入试运行、临猗县打造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总投资6.45亿元的涑水河绛县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开工……涑水河,黄河一级支流,运城市的“母亲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莲花池。
   今年,按照建设五条“绿色生态走廊”、打造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总体部署,绛县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涑水河绛县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除了建设水利工程,还将建设涑源公园、郊野公园、沿河景观、服务驿站、观景平台等。
   在临猗县涑水公园有座明朝名桥 “胥村涑水河石桥”。站在桥头,惟妙惟肖的麒麟、仙桃等民俗文化符号随处可见,“背负”桥身的三条巨龙石雕,见证了当年“三龙治水”的场景。将历史名桥整体搬迁至此,留住了文化血脉、留住了浓浓乡愁。
   在永济市涑水河入黄口,昔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景象已被一座座潜流湿地、植物塘替代,河道自然生态面貌焕然一新。与涑水河有关的生态惠民工程——滨河公园,在历届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通过双向截流、河道清淤、注水养鱼等举措,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永济市还将在滨河公园实施东扩西扩工程,向东疏浚河道连接伍姓湖湿地,向西延伸至黄河大道以西,凸显水乡特色,着力打造城市滨水景观带。
  
  三川河水汇吕梁 抖气河长四十里
  
   三川河,黄河一级支流,是一条带动吕梁市工农业发展的河流。其发源于吕梁市方山县赤坚岭内,由北川、东川、南川汇流而成,故而得名。
   方山县森林覆盖率达41%,被誉为“吕梁市的后花园”。这里不仅有国家4A级景区北武当山,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里等20余处旅游景点。
   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方山县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挖深挖细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农业公园”等申报创建工作。同时,以北武当山为核心,以梅洞沟等可塑性景点为依托,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深度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和多元产业共同发展。
   位于三川河流域西部的柳林县,有香严寺、明代石塔、锄沟唐窑等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还有大量的传统古村落和历史建筑遗存。独具地方特色的柳林盘子、柳林弹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柳林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柳林,三川河水与城东喷涌的 “柳林温泉”温暖交融,蜿蜒向西,奔入黄河。于是,便有了“四十里抖气河”的奇观。隆冬时节,河上蒸气袅袅,宛若人间仙境。依托这一自然景观,两岸又打造了文化雕塑园、水上游乐园等文化景观,成为柳林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康养宝地昕水河 华丽转身成样板
  
   曾经的荒山荒坡,华丽转身为网红打卡地。在昕水河发源地临汾市蒲县推出的 “一日乐游”旅游景点昕水河湿地公园内,数只白鹭在湿地上空翩跹飞翔,成群的黑鹳在水草中嬉戏。
   昕水河是山西地区一条含沙量比较高的河流,发源于蒲县摩天岭,在大宁县西注入黄河。从源头治理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蒲县蹚出了一条“污水治理+生态旅游”的新路子。如今,游客尽情享受着生态持续改善带来的自然风光。
   在大宁县中部,昕水河谷地横贯东西,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说。前不久,大宁县沿黄旅游公路项目部昕水河特大桥桥面铺装顺利完工。昕水河特大桥是黄河板块旅游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为我省最大跨径在建公路桥梁。
   此外,借助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这一契机,大宁县除了规划建设昕水河省级湿地公园,还将建设二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河仙子祠风景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农家旅游,为游客打造原生态康养宝地。
  
  丹河修护显成效 沿河景点品质高
  
   五月的阳光和煦,晋城市泽州县丹河湿地成了鸟类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丹河,黄河北岸支流沁河的支流,发源于晋城高平市赵庄丹朱岭,是晋城人民的“母亲河”。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生态建设,丹河水环境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为上游流域经济建设腾出了容量空间,还提升了龙门景区、青莲寺、珏山等沿河旅游景点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彰显生态晋城,建设美丽晋城,晋城市在泽州县金村镇水北村规划建设了集防洪、灌溉、饮用、调节气候、植被修护、生态系统修护、候鸟栖息于一体的丹河湿地公园。园区主要分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建有木栈道、景观吊桥、湖心岛等20余处,力争跨入“国家湿地公园”行列。晋城市还将丹河流域规划为“两线两区”旅游的重要一线,泽州县更是高标准规划了 “一带六核”“珠联碧河”的丹河生态旅游带。
   而今,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环顾整个丹河人工湿地,水清草绿、鱼虾成群、鸟语花香,真正形成了生态长廊。
  
  漳泽湿地纯天然“城市会客厅”有料
  
   漳河,为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后因黄河南徙,纳入海河水系。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都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腹地,是一条流经了5个乡镇的河流。
   浊漳河南源长治市长子县发鸠山,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提到的西山,也是神话人物共工所撞的“不周山”。此外,依托浊漳河南源干流最上游的一座控制性水利枢纽,这里建设了精卫湖水利风景区,串联起了“熨台春晓”“漳源泻碧”等长子古八景及新迁法兴寺、发鸿山雄姿等新景。
   在长治市生态建设中,还有一处点睛之笔,就是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园依托漳泽水库建立,有植物520多种、鸟类160多种,还有近万亩芦苇、菖蒲、草荡和上千亩湿地防护林,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湖泊、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湿地之一。公园于2020年开放后,受到市民的热捧,迅速变成网红打卡地。
   二十四桥、芦荻湾、十里风荷……如今的漳泽湖,已经变成了林田交织的郊野自然景观带,也成为了长治市高品质的“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