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6月10日

高考你很小!

◆花篮
   同事家孩子和自家表弟都是今年同一届的高考考生,往年几乎不关注的高考的我,今年似乎感觉高考离我挺近。上学的时候,我只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这两年参加工作后,我反而有机会注意到高考考生家长的紧张、担忧和考点外考生家长的翘首等待。
  
  全民关注 舆论让家长比考生更焦虑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高考是孩子的事情,直到今年我才明显的感觉到考生家长的焦虑。几乎在半年前,就有同事陆续追问家有参加高考学生的家长,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上清华还是上北大?文科还是理科?选什么专业?要不要复读……似乎 在提 醒每一 位家长,不应该轻轻松松地做自己的事情,生怕她们不处于压力之下。再后来,公司还会集体慰问这些家长,并且通知全单位,
  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当然,她们也如愿以偿的在临近高考的前几日焦虑上火到嘴起泡,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依稀记得我高考那一年,虽然当时的关注主要在学习上,但也发现临近考试那段时间,爸爸妈妈进入了 “特殊状态”,似乎特别易怒,虽然他们有意地
  避着我,但还是能感觉得到。当然了,这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我仅仅是感觉到了而已。
   考试结束后,我和妈妈聊起此事,她说当然是非常紧张的,因为接触到的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教育她”应该为女儿高考准备些什么,她几乎接触不到任何其他话题。妈妈告诉我,他虽然很焦虑,但担心影响到我,所以会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尽可能不影响到我的心情。现在想想,真的挺感谢妈妈,因为当家长扛不住压力向孩子转嫁时,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影响。
  
  适度关心 关爱考生家长就是帮助考生
  
   环境里不相干的人们随口的一句 “关心”也许不起什么作用,但架不住三人成虎。试想一下,假如你马上面临升职评审(或任何人生重大转折点),所有见到你的人都只聊这个问题,他们没日没夜地追问你紧不紧张?升职了以后什么打算?万一没成功怎么办啊……是不是感觉快窒息了?可家长的压力比这个更大,因为他除了焦虑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考试的人不是他们。
   如果他顶不住压力开始向孩子转嫁就更不得了了。比如把所有接触到的学习内容拿给孩子要求其学习,打扰他自己的学习节奏;比如不断追问孩子你准备好了没,拿各种压力情景考验孩子,问他万一考场上遇到某种情况怎么办;比如自乱阵脚,一会儿跟孩子说赶快学习,临阵磨枪不快还光,一会儿又说现在看也没啥用,应该好好养精蓄锐……
   如果你不是考生也不是家长,适度关心考生和家长是我们应该内化的价值观。任何人在过度关注面前都会压力倍增,何况是高考面前。我们作为外人,应该以合理的方式去关心,帮助考生家长舒缓压力,比如说句“加油”。
  
  人生路漫漫 高考其实没有那么大
  
   我也当过学生,上学的时候感觉高考是一个学习的终点,我们看不到也想象不到高考之后的人生;但长大以后才发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而且随着我们终身学习体系的完善,高考成为越来越小的一个节点。多少高考失利的孩子在几年的努力后考上双一流的研究生;多少高考成绩很好的孩子后来也逐渐流于平庸。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孩子应该在12-18岁这个阶段形成角色同一性,所谓角色同一,大致的意思关于自己是谁,未来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的一种感觉,通俗的来讲,一个中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教师,这就是一种角色同一性。我们在教育中力求让其在这个阶段拥有角色同一性,然后参加高考,然后选择专业,一路顺利地过完一生。
   但我相信,很多人也许早就过了这个阶段,但依然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于是他们很难地做出选择,尤其是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决定。有句话我特别喜欢: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人生路漫漫,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做任何事,没有任何时候不能重新开始,只要愿意,从正确看待高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