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7月01日

从“山大”到“大山”支教西部献青春

  本报记者 张丽
  
   再过一个月,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弓汉成将以该校第24届支教团成员的身份,前往甘肃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3月份接到通知,决定派我到甘肃礼县支教,这段时间我正忙着查找当地资料。”近日,弓汉成接受记者采访时,仍难掩急迫的心情。
  
  从受助者到施助者
  
    “我为什么要去支教?”这曾是弓汉成反复思考的问题,他的内心有过很多答案。
   弓汉成的家乡在大同市阳高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个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县城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初中、高中时代。幸运的是,通过努力,他考入了山西大学。所以,他很清楚支教对于受助地及受助地的孩子们是多么重要。
   上大学后,通过与优秀学长学姐的交流,他了解到研究生支教团这一政策,也了解了他们在支教生活中收获的幸福和满足,这让他对广阔的西部和支教工作充满了向往。
   从“大山”走入“山大”,再从“山大”返回“大山”,从受助者到施助者,弓汉成对“支教”有了更深的理解。
   “支教是为山区的孩子们点亮一盏明灯,增进他们对世界、对知识的认知,让他们的未来不仅仅局限于大山。支教是个良心活,在我们眼里,支教这一年可能只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体验,但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这段时光可能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弓汉成说。
  
  个人志愿服务1100小时
  
   在校内,弓汉成组织山西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特色活动;在校外,他积极组织并参与各项大型志愿活动,助力服务地方发展。自2016年起,他累计组织策划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30000小时以上,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100小时。
   谈及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弓汉成介绍,他曾协助第十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中央人才工作小组——专家院士山西行”活动招募志愿者上百人,曾承担第十二届中博会志愿者培训会的接待和编写主持词任务,还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春运和暑运等大型活动。
   疫情期间,他在校组织开展了“为奉献者奉献”关爱活动,动员青年志愿者通过线上支教、心理帮扶、家庭陪伴等形式,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子女。他还招募小语种专业本科生,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山西省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展境外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多项活动均取得了志愿者的一致肯定和较好的社会反响。
   “传承雷锋精神,关注最美夕阳”山西大学社区北家属院进社区志愿服务,是在弓汉成组织下山西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的一项特色活动,并形成每周定期开展的志愿服务模式。其间,联合山大社区在北家属院开展了 “防诈骗与普法宣传”系列活动,通过入户宣传和开展讲座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宣传防诈骗知识,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10小时。
   此外,弓汉成组织开展的关爱孤儿阳光公益、暖冬行动关爱募捐、“暖冬系列”之敬老院献爱心、“善行100暖冬衣物回收与义卖”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也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
   奉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同时,弓汉成也获得了回报,荣获了2021年度山西省“最美志愿者”称号。
  
  求索新知不断奋进
  
    在校期间,弓汉成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个人能力。
   去年,他跟随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前往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苏寨村参观学习,寻访革命先烈的红色事迹,相关成果在 “2021年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中获佳绩;作为山西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右玉精神”寻访队队员,前往朔州市右玉县开展研学,用心体悟和学习“右玉精神”;参与拍摄录制《我们在党旗下集结》系列专题微视频;返回家乡大同,在云冈区参与“青春兴晋”社会实践活动。
   在求索新知上,弓汉成永远保持着一颗不知疲倦的心。化学相关专业的课业并不轻松,每门科目都需要认真对待,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他曾获得山西大学二等优秀学生学业奖学金及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并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他还参加了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英特副教授主持的“中草药发酵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项目,相关科研成果在山西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
   筑梦西部,今年8月,弓汉成将开启新的征程,去往祖国西部,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p=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