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22日

水务:治水兴水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吕汉富
  
   8月18日,大同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同市水务局专场发布会。会上,大同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水利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八大以来,大同市水利系统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旱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治水思路和水利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老水问题加快破解,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撑。
   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少,风沙大,十年九旱,煤长水短,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十年来,大同市坚持目标引领,执行最严格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台了 《国家节水行动大同实施细则》,积极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2019年,大同市顺利通过省住建、发改、工信等部门验收,被命名为 “山西省节水型城市”;2021年,平城区、阳高县上榜水利部“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2年,持续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及高校和企业节水相关工作。据统计,全市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3项指标连续五年超额完成控制指标任务,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常态化开展生态补水工作,从2017年实施引黄北干线工程以来,大同市共引调黄河水5.18亿立方米,持续的生态补水使桑干河沿河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达0.5米;从2013年至今,册田水库累计向下游永定河输水9.9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首都用水安全。强化顶层设计,水生态修复保护助推人水和谐共生。十八大以来,大同市扎实推进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涉及大同的治理任务,先后编制了桑干河、御河、大清河、南洋河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绘就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修复治理蓝图。
   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1.84亿元,治理河道280千米。治理后的河道防洪标准大幅提高,两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御河核心段16.8km河道建成了“河畅、水清、岸绿”生态景观廊道,“大同清”与“大同蓝”交相辉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民生为本,水利扶贫惠及百万群众。十年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08亿元,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514个村、124.5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于201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规划任务。2020年底,大同市水务局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市水利发展中心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
   坚持改革创新,河湖长制守护碧水清流。2017年以来,大同市与全省同步推行河长制,在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106条河流,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织密了管水治水的责任网、制度网、监督网、考核网、治理网。认真履行市河长办驻在部门和副主任成员单位职责,牵头组织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流“四乱”问题常态整治、河流污染源排查、河流确权划界等工作,推动全市河流面貌持续向好发展。2020年,市水务局被水利部评为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2021年,大同市河长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大同市被评为成绩优秀市。
   坚持问题导向,水旱灾害防御屏障日益坚固。十年来,大同市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编制修定了市、县两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防御体系;常态化对全市9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0套视频会商系统、172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进行全方位维护。十年间,全市实现安全度汛,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下一步,大同市水利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实施治水兴水战略,着力解决全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全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目标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ppleWebKit/537.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