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22日

文博专家解读唐代造像艺术再现“晋阳神韵”

  本报记者 田璐 文/图
  
   8月20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太山博物馆和太原市博物馆承办的“凝心启智大学堂”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在太原市博物馆报告厅开讲。此次讲座特邀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青以 《晋阳神韵——唐代造像艺术与舍利供具》为题,讲述了太原地区的唐代石窟造像及太山龙泉寺唐塔地宫出土的舍利供具,让公众感受唐代晋阳佛教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代的晋阳,因重要的政治地位,唐廷派驻在此的官员多为朝中出将入相的辅弼重臣。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太原本地的佛教文化就会深受长安的影响,并造就了夺目的晋阳佛教文化艺术。天龙山石窟、太山龙泉寺、龙山石窟及晋阳城里的寺院,都给这个繁荣都市留下了深深的历史遗迹。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常青,是佛教艺术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雕塑史研究”,出版专著10余种,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
   讲座上,常青从唐代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讲起,为听众呈现了晋阳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他还以天龙山石窟第4窟、第6窟、第17窟武周时期的造像为例,通过造像外形、姿势等方面的对比,表达了看法。他认为,天龙山石窟的唐代石造像,人物形态身姿优美,集健与美于一身,用夸张手法表现出优美的写实风格。
   作为太原重大考古发现,太山龙泉寺唐塔地宫的发掘,引发了广泛关注。常青通过分析地宫内的石函、木椁、鎏金铜椁、银椁、金棺5重棺椁及其图案,认为“龙泉寺地宫结构、题材表现手法,独一无二,为研究唐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外,常青还围绕“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唐代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晋阳寺院的单体造像”等内容进行了讲述,让听众在一览晋阳神韵的同时,感受到了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和由此反映的时代美。

ooter" style="t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