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9月25日
共青团忻州市定襄县委

多措并举打造工作矩阵 激活青春动能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郭丽菲 通讯员 天宏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以来,共青团忻州市定襄县委瞄准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难点痛点问题,“四向”发力、“四单”融合、“四严”并举,构建起“3×4”工作矩阵,锚定改革方向,厘清改革思路,创新改革措施,持续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向”发力 建好干部选用坐标系
  
   在靶向招贤上发力,在全面完成村(社区)团组织换届工作基础上,结合“乡镇人才引进工作”“一村一名大学生招录工作”,吸收38名新考录青年进村(社区)、乡镇团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基层团干部工作力量;通过“统选兼用”方式,招募17名定襄籍全日制在读大学生兼职团干部,充实基层共青团工作骨干力量;集中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学生团员向“青年之家”报到项目工作,吸纳141名政务实践岗大学生志愿者寒暑假到县、乡(镇)团组织实习实践,锻炼担当作为的实践能力。
   在横向培养上发力,将团干部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全县团、队干部培训,不断强化团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用好“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选聘优秀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担任讲师团成员,为其提供历练成长的平台;面向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宣传宣讲工作,倒逼团干部提高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
   在纵向考核上发力,制定《2022年度定襄县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全县各乡镇、系统团(工)委书记开展现场述职评议,确保抓实抓细考核工作;各级团组织负责人“集中赶考”,晒出“成绩单”,谋划“新未来”,互学互比互赛,激荡起更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同时将述职评议考核结果通报至团组织的党(工)委分管领导,达到总结工作、肯定成果、点评问题、督促整改的效果。
   在多向关爱上发力,根据述职评议考核结果,结合日常工作表现,团县委及时汇总分析后向县委反馈。对于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进一步强化激励,打造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四单”融合 唱好组织建设主打歌
  
   “清单式”定向建团,从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出发,实施“挂单销号”机制,统计县域内各单位、企业等部门建立团组织情况,形成制单、销号、核实工作链条,进一步推动团组织建设工作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对有条件但还未建立团组织的单位按程序指导建立团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依托建、联合建。
   “订单式”导向覆盖,积极开展区域带动建、依托阵地建、领办社团建,探索适应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特点的三大路径,加强对“两新”组织和各类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树牢“大抓基层”鲜明目标导向,开展调研广泛收集青年的需求和意见,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工作计划,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帮助。
   “派单式”走向探索,建立“青年群众点单、志愿者派单、团委买单”服务机制,实现精准对接青年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打通服务青年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施“青年之家+共建阵地”运营模式,以引领凝聚、组织动员青年群体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文艺活动,广泛服务凝聚青年。
   “菜单式”指向服务,成立定襄县团代表联络站,了解团员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收集、反映团员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意见建议,诚邀青年“点菜”。团代表每年至少为团员青年办一件实事、好事,拓宽宣传、联系渠道,扩大团代表联络站影响力,更好地联系服务全县团员青年。
  
  “四严”并举 守好团员发展清水源
  
   制定《定襄县在校学生入团标准细则》《定襄县职业青年入团标准细则》,并把思政课考评优良、8学时团课学习合格、年度2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作为入团必备条件。
   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制度,分领域科学制定团员发展计划,加大农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等社会领域团员发展力度,提升社会领域团员发展质量。
   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提升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指导学校打造“8+N”团课课程模式,在8节标准团课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团课内容,提升团课实效。
   指导各级团组织在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开展分层分类激励,探索建立入团激励、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为主要方式的激励机制,推动团的激励转化为团员青年的政治认同、组织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