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27日
共青团忻州市宁武县委

聚焦四个方面狠抓落实 引领青年建功新时代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郭丽菲 通讯员 包晶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忻州市宁武县委把牢改革方向,明确改革思路,凝聚改革共识,锚定“六化”任务目标,细化举措,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改革工作,基层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团建
  
   宁武县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组,同时县委常委会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建强用好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党管青年工作,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在构建“团县委—教育团工委—学校团组织”系统工作机制基础上,建强县级少工委,实行“双主任”制度,不断深化团教协作。
   团县委强化与组织、财政、巡察、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改革工作纳入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基层党组织党建带团(队)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并明确所占分值,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党委巡察监督、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联合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团员青年“推优”入党程序,“推优”材料需基层团组织签署意见并经上级团组织审核后,将意见反馈给相关党支部。
  
  五湖四海纳人才
  
   坚持“五湖四海纳人才”原则,充实政府购买见习岗位人员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1名;注重从返乡大学生中选拔优秀青年人才,为12个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及10个社区选聘23名在校大学生兼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各乡镇明确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兼任青少年网格员,协助团委书记开展青少年工作;制定《宁武县团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细则》,建立党政、团内、青年、社会“四位一体”团干部述职考评制度,签订各级团组织书记目标责任书;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评价结果向同级党委(党组)进行反馈,并与评先选优、选拔任用挂钩,进一步激发团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基层团组织广泛覆盖
  
   巩固传统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拓宽非公团建“覆盖面”,社会领域全面规范建团。改革以来,新增62家社会领域团组织。
   大力推进行业系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团建工作,成立快递行业团支部,覆盖青年40余人,新建新兴领域团支部3个;建立并巩固县级团委直属的青年社会组织3个,基层团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成立宁武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志愿服务队为抓手,精心打造“青”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站的阵地平台作用,实现乡镇、党群“青年之家”实体阵地全覆盖;依托智慧团建、“青年大学习”、青年网上塔群等,线上线下共同联动,引导青年发挥作用;大力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拓展建立乡镇少工委12个、村(社区)少工委20个,覆盖率100%;聘请优秀党员、团员及各条战线先进人物、优秀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打造覆盖广泛、动员便捷、校内外有机衔接的少先队组织体系;借力“希望工程1+1”团属品牌、公益暖心行动,主动向社会筹集各类资源,提升社会化生存能力;不断巩固党政支持保障,推进团属工作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围绕中心大局和青年“急难愁盼”,深耕“交友联谊”“手拉手暑期托管”“青春兴晋大学生 ‘返家乡’社会实践”“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品牌工作,有效服务青少年。
  
  团员先进性持续提升
  
   建立积分制发展团员制度,推动中学生入团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团员发展程序和工作纪律,从严从实做好违规发展团员核查处置工作,提高新发展团员质量。2023年,高标准发展团员307名。
   依托“青年大学习”平台,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每周进行在线学习,不断提升素质;改进组织生活方式,创新“三会两制一课”;加强团员档案管理,明确档案转接程序;坚持校地合力共促,创建宁武高级中学示范团校;落实团、队荣誉激励机制,推荐获得“红领巾奖章”的少先队员优先入团;进一步完善校内外有机衔接的少先队组织体系,成功举办宁武县首届少先队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团宁武县委书记周晓慧表示,共青团事业的蓬勃发展,最根本在于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一步,团宁武县委将继续努力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始终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团组织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和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