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1月16日
山西师范大学

在社会大课堂中书写青春华章

本报记者 赵云云 通讯员 张笑迷
  
   今年暑假,山西师范大学团委共组建753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组织7645名青年学子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走进部队、社区、乡村、机关、企业等,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教育帮扶关爱、乡村振兴实践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自找苦吃”中壮筋骨、长才干,在“热气腾腾”的社会实践中磨砺自我意志、绽放青春芳华,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共青团思政育人的生动课堂。
   2023年,31支队伍入选11类全国专项活动,入选类别和团队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山西师范大学团委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帮扶实践队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团队。
  
  采访名师探寻教育真谛
  
  “英语名师”实践采访团赴太原市、临汾市、运城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等11个城市,围绕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思政心得、指导教育教学三个方面,对15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采访,坚定了“立志当一名好老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卓越教师寻访团第四期社会实践队赴省内11个市的40余所中学,共采访49名卓越教师,其中包括25名校友教师、18名党员教师、9名乡村教师。队员们听教师们讲述教学故事,被他们的教育情怀和辛勤付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懈奋斗。
  
  爱心助学赋能乡村教育
  
  育人暖阳分队赴吕梁市临县留守儿童全托管爱心学校开展了实践活动。教科学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教育,用青春智慧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托起明日的太阳·教育帮扶关爱团分队,跨越连绵的吕梁山脉,在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帮扶基地与孩子们同吃同住,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七彩假期”。
   晨曦护苗助学服务分队前往运城市临猗县闫家庄高级小学、北辛小学、平宜小学,晋中市昔阳县川口小学,忻州市定襄县白村小学,大同市云州区苏家寨小学六所农村学校,开展了为期57天的教育帮扶实践活动,为500余名乡村留守儿童送去爱心关怀。
   “学雷锋,送温暖”小组爱心助学分队开展了第十四期爱心助学活动,以“线上+线下”一对一或多对一模式,继续为教育薄弱地区儿童、留守儿童、抢险救灾工作人员子女提供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和行为教导等助学服务。
  
  青春“微光”筑梦乡村振兴
  
  “情系黄河,筑梦家园”实践队前往忻州市偏关县、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临汾市吉县壶口瀑布、运城市垣曲县、太原市汾河公园等地,开展了以“追迹海晏河清,延续亘古文明”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探寻文明历史,感受城乡发展变化;探寻黄土民情,延续亘古文脉;实地考察调研,对土壤、水源等进行采样,探寻黄河流域周边地区的文明轨迹及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晋师乡村振兴星火调研队赴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讲好乡村故事,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用大学生视角真实记录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与成效,实现了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追随党的领导,奋进新时代”调研队前往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实地调研。队员们采访了大寨乡村振兴带头人及部分村民,了解大寨民生民情,品尝大寨特色美食,宣讲食品营养搭配知识及安全事项,并表示要学习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
  
  体验非遗坚定文化自信
  
  “山西非遗青年行”实践队扎根三晋大地,先后前往晋中、运城、临汾等地,近距离感受非遗、体验非遗,探索非遗“现代化”新路径,在学习非遗、讲述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河东乡筑,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以运城盐湖、永济鹳雀楼、多彩乡村东开张村等处的非遗文化为拍摄素材,制作了《镜头下的河东文化》宣传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晋火相传·花开太行”实践队前往晋中市左权县,追寻红色记忆,体验左权非遗。队员们与左权县民间自发组织的非遗文化团体学习交流左权非遗小花戏,在左权将军广场与政府广场进行表演,厚植文化优势,传承非遗文化,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艺心向党,丹心绘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晋中市平遥县和太原市尖草坪区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用画笔记录家乡非遗,为孩子们插上艺术的翅膀,描绘出七彩斑斓的志愿青春路。
  
  文艺汇演“点亮”乡村新貌
  
  “学雷锋,送温暖”小组理论志愿宣讲团和 “托起明日的太阳·教育帮扶关爱”志愿宣讲团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在运城、忻州、吕梁等地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用声音唤起民族自豪感,帮助当地的孩子们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厚植家国情怀。
   236“星火”科普宣讲队走进临汾市永和县桑壁镇桑壁中心小学,开展了“暑假不停学,科普进校园”科普宣讲活动,带领小学生们体验神奇的物理实验、感受科学的奇妙魅力,点亮他们的科学梦想。
   文艺下乡服务队深入部队、乡村、学校等地,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队员们多次开展思政教育宣讲和文艺汇演,将宣讲、话剧、戏曲、现代舞、诗朗诵等带到乡村,为留守乡村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温暖和欢乐,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现了青年学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春与活力。
  
  实地调查寻访红色记忆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游山西·读历史——踏古路,铸晋魂”调研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前往大同市、忻州市、太原市、晋中市、晋城市、临汾市、吕梁市、运城市和长治市进行实地调查,从社会变迁、民族融合、思想文化、经济发展、文物遗存和人物贡献等不同层面展开调研,内容涵盖三晋商帮、古建瑰宝和碑刻、民间信仰、杰出人物以及红色记忆等,对山西历史文化进行了多视角的探索。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7年来,山西师范大学青年学子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循红色革命纪念地,聆听三晋大地上的红色故事,通过文字和影像记录,重温峥嵘岁月。其中,700余名学生带着“探访红色圣地,追寻抗战烽火,感悟中国精神,传承精神血脉”的青春使命,采访了147名革命老兵,制作了7部48万字的寻访录,记录视频荣获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级特等奖,形成了“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的育人品牌。
   2023年,该校团委着力打造了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 “实践育人共同体”,在省内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实践基地,与省内外高校校际交流开展支教活动。校团委组织师生与忻州师范学院团委开展了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社会实践,与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山西省直实习团开展交流实践活动,并对接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山东临沂费县的小学开展 “云支教”活动,在共学共建中进一步丰富了实践内容,创新了实践形式,提升了育人实效,形成了“筑梦暖童心·晋师伴成长”教育帮扶实践品牌。
   助力乡村教育的同时,还通过社会调研、普法宣传、非遗演说、助农直播、文艺下乡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农村实践、推广科技创新、传承传统文化,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研究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服务人民的情怀耕耘在家乡热土,形成了“扎根三晋大地,筑梦乡村振兴”师大品牌。
   少有担当多壮志,青春聚力正当时。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山西师范大学学子用双手记录三晋故事、用真心感受历史厚度、用真情弘扬非遗文化。未来,山西师大青年将持续把理论宣讲、文艺表演、科普知识、美育体育带去乡村,把山西历史、山西非遗、山西特产、山西文化宣传出去,在教育需要的地方耕耘希望,在家乡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扎根基层、扎根大地、扎根人民”的实践中赓续精神伟力,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用火热青春书写当代学子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