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2月12日

长治市140件陶器文物修复完成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冯庆
  
   12月10日,长治市博物馆召开了馆藏东周陶鼎等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第一期结项验收评审会。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郜治平、市博物馆副馆长郭俊斌及验收专家、文物修复方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保护修复的陶器文物共计140件,器型多数为盖鼎、壶、豆等,主要来源于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发掘于1953年至1973年。此次保护修复的这些文物,经过现场调查,病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主要存在积生、泥土附着物、残断、彩绘层脱落、裂缝、石膏污染等病害。
   会上,郭俊斌表示,这些陶器文物对研究上党地区的文化发展、传承、内涵和特征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信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备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查看了保护修复后的文物,经现场核验、质询、讨论,认为该项目组织管理规范,保护修复目标明确,技术路线严谨合理,操作工艺科学可靠,保护修复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郜治平指出,验收会既是对文物修复保护的一次核验,也是博物馆的一次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治市博物馆相关人员要注重资料的收集,善于分析文物保护相关经验,通过修复真正有所积累。同时,要注重文物保护,加强文物项目储备,让长治分水岭出土的文物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悉,让长治文物在全国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