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2月12日

厌倦了朋友圈“官宣” 年轻人选择登报结婚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特此登报!敬告亲友”
   ……
   把结婚消息登到报纸上,这种民国时期盛行的传播方式突然击中了当今不少年轻人的心。“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恋爱一周年纪念日那天,徐欣(化名)和男友领证结婚了,他们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在朋友圈发布好消息,而是提前预定了《中华工商时报》的版面,将婚讯刊登在当天的报纸上。寥寥60来字的篇幅,被刊登在报纸中缝的最下面,也许并不会有人特别注意,却见证了两人新婚的喜悦。
   在厌倦了十分常见的朋友圈“官宣”后,不少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纸媒,在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上郑重地刊登自己的结婚启事,这种看似老派的做法,如今重新成为一股风潮。
  
  一种复古回潮
  
    结婚登报的做法其实并不新鲜,而是一种复古回潮。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时髦的民国男女们就热衷在报纸上刊登他们的婚讯。《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一书中写道:“男女双方订婚、结婚、离婚甚至同居、解除同居等均需登报声明,可谓民国时期的一种风潮、时尚,其中尤以订
   婚启事数量最多。”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报纸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将自己的婚讯刊登于报,一来可以知会远近亲友,二来也可以作为一种凭证,因为彼时的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都不完善,有影响力的报纸反而是一种颇具公信力的见证。
   在翻译家杨苡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中,她就提到当时没有结婚证一说,自己和丈夫赵瑞蕻就在报纸上登了个简单的结婚启事,启事中写道:“赵瑞蕻、杨静如(注:杨苡原名),兹订于1940年8月13日在西山饭店结婚。国难当头,一切从简,特此敬告亲友。”杨苡说自己当时因为怀孕的缘故,心烦意乱,根本不想在结婚启事中加入诸如“情投意合”这样的套话。
   当然,也有别出心裁的启事。譬如1949年3月18日的《温州日报》上,一则恭贺他人订婚之喜的启事写道:“像小鸟般的愉快、活泼;像梨花般的皎洁、美丽;春和日暖,努力趋向——你俩的锦绣前程!”
   随着时间流逝,虽然难以追溯这些当事人们是否如愿相伴白头,但至少油墨印刷的白纸黑字见证过他们的甜蜜。那些刊登着他们婚讯的报纸,或许被收藏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或许有一天又会被翻出来,被人们重新看到。
   2013年,上海图书馆就通过自身馆藏帮助一位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了他们当年的结婚启事,启事刊登于1946年11月26日的《和平日报》上,繁体竖版,见证了两位老人半个多世纪的爱情。
   会被图书馆收藏,也是徐欣选择在报纸上刊登婚讯的理由之一,“尽管现在看报纸的人很少,但这些报纸会被图书馆收录,不管多少年过去,它依然在那里,也是一种记录”。
  
  年轻人迷上了老牌浪漫
  
    今年6月,蓝莓在重温美剧《老友记》时,看到主角结婚登报的情节,突然来了兴趣:现在的报纸还有这个业务吗?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一个月前,她领了结婚证,除了通知亲人和朋友,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庆祝或纪念仪式。
   蓝莓不想随随便便发条朋友圈,总觉得轻飘飘的,也不够有创意。如果能把消息刊在报纸上,几百元的价格,就能拥有一份独属于纸质的仪式感。
   启事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不同风格。有文艺的,写“愿赤绳系定,白头永偕”,也有现实派的,誓要“共享富裕”。但蓝莓觉得,还是朴素的“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最经典,保留了复古的味道。
   “有种昭告天下的感觉,让陌生人也能见证,是我能想到的最高礼仪的‘官宣’了。
   但因为藏在角落里,又不会太张扬,就是简简单单的浪漫。”
   她随手拍了张照片发在网上,没想到炸出了身边一众不怎么联系的朋友,都来问她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P图?贵不贵?连单身的都心动了,问了她具体流程,留着以后备用。
   父母也很惊喜,自从家家户户不再有订报纸的习惯后,他们也很久没见过登报结婚了。爸爸还调侃了一句:“你这是老上海名媛的做派呀。”
   最后,蓝莓在长辈亲戚的强烈要求下,又去买了好几份当天的晚报,送给大家留作纪念。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如今报纸“广而告之”的作用还不如微博和朋友圈,但它的长久性却是社交媒体无法替代的。
   电子的文本可以随意修改,也可以彻底删除,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报纸是会永远留存的。每个城市的图书馆,都收录着往期的报刊读物,作为历史文献流传下去。
  
  纸短情长
  
    在文学经典《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仪式,就是确定一个时间,把它与其他日子和时刻区别开来”。
   于曦没想到自己结婚登报的经历在小红书发出后,那条笔记突然爆火,有人留言,“很有纪念意义,但又不喧嚣,仿佛热闹的宴会厅角落情侣的低语”。
   徐欣计划在新家装修完毕后,将自己收藏的其中一份报纸装裱起来,用作装饰。还有一位网友在报纸上刊登了自己6月21日的婚讯,选择在夏至这一天领证,寓意着爱情和北半球的夏至日一样,日久天长。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结婚登报是一种“多元化的婚俗表达与创新形式”。就好像过去大家喜欢把婚礼过程录成CD珍藏,手机普及后,婚礼现场直播又开始流行。“但是当直播成为主流的时候,就会有人开始追求更加独特的方式。所以我认为在这个信息过载的信息化时代,在报纸上发布结婚消息反而更具有仪式感。”周如南说。
   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报纸,可以分享给亲友,作为他们爱情信物的一部分进行长久收藏。哪怕多年以后再拿出来看看,也能瞬间唤起往昔的幸福回忆。借用一位新娘的话来说,就是“金钱有价,情谊无价”,花费百元价格,“锁定”最珍贵的官宣瞬间,就是“刚刚 好的浪漫”。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