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2月28日

大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

  本报记者 吕汉富
  
   12月26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需报省政府审批的国土空间规划审查办法》,大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于2020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2023年11月24日,省政府批复大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据介绍,《规划》文本共13章,按照“总则—规划基础与风险挑战—目标与格局—空间对策—实施保障”的规划逻辑展开。其中第1-3章,主要基于现状基础,明确规划总体目标与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第一、二章为规划编制的总则和基础,第三章为目标定位与空间战略,将大同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晋冀蒙长城金三角中心城市,对接京津冀城市群、融入环渤海地区的门户城市”。
   第4章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确定全市划定不低于574.42万亩耕地和500.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101.76平方千米,占市域的22%;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90.50平方千米,扩展系数1.29倍;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构建“一带两屏七区、一心两轴多点”总体格局。
   第5-12章,围绕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与修复、支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保障能源资源空间、彰显国土空间魅力、增强要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安全韧性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空间解决方案和用途管制规则。优先保障农业发展空间,优化农牧业生产空间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锚固“一带两屏多廊道”的生态保护格局,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系统推进森林草地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和管控,至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7.36亿立方米以内;至203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一心两轴多点多带”的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体系。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明确空间发展方向,确定“双带双轴、三城四区”的空间布局,塑造高品质居住空间、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总体城市设计、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强城市“四线”管控。保障能源资源空间,服务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发展区域,划定矿产资源开采保护线,保障矿业用地、能源通道建设等。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彰显晋北国土空间魅力,完善由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等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古城周边历史风貌,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挖掘体现文化价值的历史地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构建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安全绿色的水系统,布局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可持续的固废收运处置体系,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融入区域格局,建设山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带动晋北城镇圈发展。
   第13章为统筹规划实施与管理,实现治理现代化,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传导管控要求、近期建设行动等。

refresh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