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05日
“追根溯源 史话三晋”百个传说带你重回发源地

大禹河津凿龙门 鲤鱼一跃便化龙

本报记者 卢亚
  
  《辛氏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
   《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这是中国古代的两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敢;“鱼跃龙门”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希冀与期望。两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秦晋交界、黄河岸畔的河津市龙门村。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这个因美丽的传说而闻名于世的小山村,领略龙门风光,体验一飞成龙的豪气。
  
  黄河鲤鱼跃山化龙
  
  据说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山北山脚下。但龙门山上无水路,它们无法上去。“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么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一样,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眨眼间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的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起,不敢再去冒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了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都落下了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奇观险地齐聚景区
  
  美丽的传说赋予龙门神秘色彩,如今经过开发,这里已成为知名的景区。景区规划面积3100公顷,包括北至黄河峡谷石门之处,南至侯禹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桥头公园,东至108国道,西至黄河中线。黄河从壶口一路途经孟门、石门、龙门,沿途有丹崖彤壁、石头城、黄河水运、米汤庵、错开河等美丽的自然景观、传说故事和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碑文崖刻。随着自驾游、乡村游的兴起,龙门景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主要经营的特色小吃就是相传跃龙门的黄河鲤鱼。
   龙门景区三桥并架、五桥齐聚。五座桥四个样式、四种力学结构。五桥并架一处可谓世界奇观。那高耸入云的是钢桁铁路桥;富有弹性的是柔性悬索公路桥;烘云托月的是单孔拱桥;拔地而起的是石墩桥。这些桥梁不仅沟通了秦晋交通,而且为龙门景观增加了更多色彩。其中,黄河公路桥全长4.6公里,结构新颖、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是目前黄河跨径最长的斜拉桥。
  
  神鸟点拨错开河道
  
  龙门景区的各个风景,都独树一帜。东龙门山顶原有一座寺庙,龙门八景中的“石栈连云”指的就是这里。寺庙下面、龙虎公路东侧的崖壁上有数百个泉眼,泉水自上而下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尤其是盛夏时节,来到这里的人们听着鸣泉,如沐甘霖,倍感清爽。这就是龙门八景中的“鸣泉漱玉”。由于这里常年住着一群鸽子,又被当地人称作“鸽子庵”。石门是黄河流域最窄的地方,水流比龙门更急,龙门、石门加上上面的孟门,被称为“黄河三门”,这一段河道落差最大、水流最急,可与长江三峡相媲美,也最能体现黄河的气魄和精神。
   说到龙门,就不得不提错开河。传说,大禹率领民工疏通河道,民工们一路朝西凿去,忽然听见头上有只不知名的大鸟叫道:“错开河,错开河,西开不如往东挪。”于是,大禹便和几个年纪大的民工登高观察山情水势,往西一看是山套山,岭连岭,不仅工程艰巨,而且绕道很远。往东,凿开石门十多里路就出了口,大禹随即下令“往东开”。这时,那只大鸟挥动着翅膀飞走了,后世便称这里为“错开河”。
  
  立碑纪念抗日英雄
  
  龙门景区不仅流传着神话传说,还有红色印记。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河津,企图由龙门渡过黄河。当年12月,日军集合兵力向龙门山云中寺发起猛攻,当时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师一个加强营在这里固守,双方展开激战。最终,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并向东部逃窜。1992年,河津县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禹门抗战烈士纪念碑,碑东面有薄一波题词“抗日烈士永垂不朽”。
   1939年9月,为了纪念阵亡的将士,时任61师师长钟松将军命令在河津黄河东侧的悬崖上刻字,以流芳千古。左边为“陆军第六十一师阵亡将士千古”,中间正文石刻为 “气壮山河、精神不死、伟绩千秋、成功成仁、剑扫扶桑、气壮龙门”。这六行字分别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财政部长孔祥熙、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右任、国民革命军第34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将军、国民革命军90军军长李文将军题写。
  
  促进文旅提档升级
  
  河津古称“龙门”,历史悠久,人文积厚。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集居,古代曾有皮氏、耿、冀、韩4个方国,秦设皮氏县,王莽新朝更名为“延平县”,北魏称“龙门县”,北宋改为“河津县”,1994年撤县设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河津市围绕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建设,全域治山,源头治水,系统治气,规模治林,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积极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融入运城沿黄文化旅游示范带,助推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一路辛勤耕耘,一路高奏凯歌。截至目前,河津市黄河大梯子崖景区、黄河龙门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门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被交通运输部推选为 “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同时,先后推出“龙门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美丽乡村游”等精品线路,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成功获评“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中华诗词示范市”等国字号文化招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如今的河津,正以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追求美好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昂首向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