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14日

大同 992名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收获满满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孙向前
  
   为引领青年学子返乡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为大同落实“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部署,推进高质量发展集结人才、拓展人脉、汇聚人气,2024年春节期间,团大同市委立足共青团主责主业,千方百计帮助青年学生拓展实践锻炼,提升社会化能力,部署开展了“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立在高处 履行统筹协调的硬担当
  
   团大同市委立足本地实际,强化组织引领,多管齐下谋篇布局,为返乡大学生参与实践搭台子、夯基底。
   一方面,团大同市委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严明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工作,要求以“青春兴晋”行动为全年工作起点,起步即冲刺、开局就奔跑。
   另一方面,团大同市委按照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文化宣传等寒假实践活动主体要求,积极协调联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相关单位,共发布岗位200余个,招募人数1200余人。经过双向选择,最终992人上岗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聚在同处 营造青年干事的大声势
  
   今年寒假,团大同市委以开展“青春兴晋”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鼓励各县、区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帮助返乡大学生在了解家乡中受教育、在认识家乡中长才干、在服务家乡中作贡献。
   其间,录制“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主题宣传片,邀请返乡大学生倾情出演,以亲身经历讲述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故事,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力推送。
   团平城区委围绕建设 “安全平城”“文化平城”“志愿平城”“古蕴平城”“书香平城”,先后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了“平安迎新年,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新春书法文化活动、“剪纸迎新春”活动和文艺汇演活动、“情暖腊八节”送粥活动、“学思想凝心铸魂,建新功书香筑梦”读书分享会,以及写春联、敬老院服务、春运助力、景点街区咨询向导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1.5万人次。团新荣区委开展了“以雪为令·破冰行动”志愿清除积雪、“安全带回家 祥和过大年”安全宣传等活动。团云冈区委组织返乡大学深入各社区,参与环境整治、法治宣传、安全宣传等工作。团云州区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了拜年视频拍摄和剪辑,锻炼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联合云州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了 “法治追光 青春有你——大学生听证志愿者聘任仪式”,以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为契机,提高大学生法治思维;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开展“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演讲比赛,展现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左云县,“如画的左云”春节文艺演出和迎新春巡游表演现场处处可以看到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在阳高县,返乡大学生主动向社区报到,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社区青春行动等。在天镇县,大学生和小学生在李二口村开展了非遗文化贺新春主题教育活动,参观非遗工作室、写春联、迎新春。在浑源县,团县委开展了“点燃青春之火,筑牢‘防腐’之墙”禁毒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灵丘县,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华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41所省内外院校的75名大学生,在县委宣传部、县图书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县医院等单位,发挥专业特长,为县域发展提供青年视野,贡献青春力量。在广灵县,参与实践的返乡大学生履获机关同事的认可和赞赏,在积雪中清扫街道受到群众好评,排练节目丰富儿童寒假生活,为村里老人贴春联奉献爱心,不畏严寒在广场宣传就业信息。
  
  落在实处 干出青年满意的真业绩
  
   团大同市委从青年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出发,积极延伸服务路径,丰富服务链条,拓展服务渠道。
   一方面,团大同市委携手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办、大同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了“春聚青来 挑灯觅才”2024年“春风行动”大同人才招聘创意灯会,多方组织动员,积极整合资源,大学生志愿者青春出列,在为期14天的招聘活动中帮助企业搭建展位61个,并拍摄古都记录宣传片8个,服务68000余人次,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同时,团大同市委深入领会市委“实施人才服务链合作,建强人才队伍”指示,举办“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同推介专员年终总结会,向推介专员们介绍大同各环节人才政策体系,如“双十六条”“凤凰英才卡”等政策,期盼广大学子选择大同、留在大同、扎根大同,为助推市委、市政府绘制“人才地图”、点燃“发展引擎”贡献力量,在云中大地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2024年,大同市成为省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团大同市委将持续深入开展“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赋能、相互成就,为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注入生生不息的“青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