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21日

提升奋斗信心 增强奋斗使命

●陈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结合时代特征对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意义、奋斗目标、奋斗方式等进行了深刻论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赋予了青年更加清晰深刻的时代定位,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实现美好青春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奋斗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奋斗进取精神的传承、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奋斗观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承,更是依据自身青年时期的奋斗实践,在立足中国梦的基础上对青年健康发展的理论回应,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理论向导。
  引导青年在全面看待社会现实中展现奋斗精神的良好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引导青年获得奋斗动力、实现奋斗精神的客观现实。因此,一方面要引导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对比中形成向上的奋斗精神。历史是社会发展留下的痕迹,也为探索新的道路提供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回顾历史,全国人民应时代发展之需在各行各业奋力开拓,推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成功。今天,国家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接续奋斗、持久奋斗。因此,要引导青年对比历史和现实的奋斗内容、方式和意义,形成更加激昂向上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引导青年在国内与国外的横向对比中形成向前的奋斗精神。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引导青年正确看待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客观现实,提升奋斗信心,增强奋斗使命,以向上向前的奋斗精神展现奋斗精神外显化的良好状态。
  引导青年在个人与社会结合中构建奋斗精神的正确目标指向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存于普遍联系着的万事万物中且不可能独立于世间,而社会又是由个人的结合所构成的巨大集合体。所以,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也离不开社会,只有个人与社会达成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助,实现二者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聚集体在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体时,它依旧是自由与规则、和谐与矛盾、文明与野蛮、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矛盾共同体。社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需要作为主体对象的人来实现。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青年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有所不同。受到社会阶段性发展所达到的经济水平、所展现出的文化类型、所体现的政治诉求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同社会时期社会矛盾的不同,青年在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联系,个人的梦想也和国家的梦想相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因此,要引导青年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一是要引导青年认清社会发展中动力不足和创新不够的问题,自觉地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建构一个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够满足个人所需的奋斗目标。二是要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组织引导青年参与城市秩序维护、社区志愿服务、自然灾害救护等重大志愿实践活动,收获并感悟贡献服务的价值,激发个体的社会意识,在社会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将个人目标融入社会需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
   当代青年身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之时,更丰富的资源、更优的国家政策、更稳的社会环境和更广的平台给青年发挥潜能和尽情施展抱负才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影响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和个体选择,若想充分发挥外部有利因素,还需落实到实践主体上。青年只有切实用坚定的奋斗意识引导实际行动,才能够将理想化为现实,才能真正将个人的奋斗努力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因此,需要继续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奋斗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塑造坚韧的精神品质,构建正确的奋斗目标,形成向上的奋斗状态,从而不断营造奋发有为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摘自《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