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2月06日
曲沃县蓝天救援队队长靳宁

逆向而行 向着危险出发


    本报记者 钟如杰

  39岁的靳宁加入曲沃县蓝天救援队已有6年,6年间,她带领队员上山下河、开车驾船、洪水救援、消杀防疫……哪里需要紧急救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靳宁所带领的临汾市曲沃县蓝天救援队,是一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组成的队伍,目前是当地唯一在审批局正式注册的纯公益民间救援组织。救援队现有注册队员35人,志愿者53人。获国际潜水员资质证者3人,国家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颁发的建筑物倒塌搜救技术证1人,国家应急管理部颁发的操舟证2人,绳索资格证4人,国际初级救援师1人,心理咨询师1人,红十字会急救师资证1人,急救证35人,无线电资质证者27人,“阳光自护”青少年五防教育讲师3人。
  在平时,他们是公务员、企业老板、个体商户……但当灾难发生时,他们会立马“变身”出现在第一现场。

危难时刻显身手

  2019年3月15日,靳宁接到前往临汾乡宁县枣岭乡参加山体滑坡救援的指令,她立即组织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冒着春寒料峭一路奔波赶赴救援现场。
  当时,枣岭乡卫生院北侧发生了山体滑坡,致使卫生院一栋家属楼、信用社一栋家属楼和一座小型洗浴中心房垮塌。其中一栋楼整体被滚落的土石推到半山腰,另外两栋楼垮塌后板块碎石散落在沟坡上。她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去救援现场进行协调、后勤、拍照、核对和包扎等工作,凭着顽强的意志力,5个晚上始终坚守一线。
  救援现场,靳宁是唯一的女救援队员。山区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每到后半夜,即使穿两件军大衣都冻得浑身发抖,但她顾不得寒冷,尽力克服自己因血糖低而引发的身体不适,打起十二分精神,带领队员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

日常培训不放松

  身为队长,靳宁十分注重队容队纪以及救援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在队伍管理上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她时常带领队员们利用业余时间、甚至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苦练专业救援技能,包括简伤包扎、伤员转运、无线电使用、心肺复苏、绳索、潜水、船舶驾驶、消防、顶撑、破拆、移除、YY地图等训练课目,时刻做好出发救援的准备。
  同时,靳宁积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她带领全体队员在石桥堡红色教育基地、浍河精神纪念馆等地接受红色基因熏陶,强化宗旨意识,从而使整个团队以义为先、挺身而出,时刻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展现蓝天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靳宁和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亲人们的阻挡,毅然自带消毒液、弥雾器和防护服等消杀用品,对汽车客运站、晋沃客运公交公司、席村幼儿园、中心广场、南吉农贸市场、东关活动中心、立恒沃能化工公司、智能果蔬产业示范区等35个场所进行灭毒消杀。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队员们有人被汗水溻湿了衣裳,有人被弥雾器压伤了腰,有人被消毒液灼伤了眼睛,却没有任何人喊苦叫累,没有人要求下火线,获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些年,靳宁和队员们先后参加了临汾市乡宁县山体滑坡救援、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地震救援、汾河抗洪救灾、浍河水库救生、襄汾县七一水库打捞、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样应急演练、曲沃国际蔬菜博览会安全保障、临汾艾滋病院关心关爱活动和安全知识宣讲等任务多达270余场次,分别为临汾地区跨区域救援30余次、大型活动安全保障9次、跨区域寻人20余起、疫情防控消杀演练10次、核酸采集应急演练7次、安全知识宣讲21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长32000余小时。
  不管白天黑夜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节休假日,只要接到救援指令,靳宁都会义无反顾,拎起装备就出发。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的回答只有3个字:“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