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力擎起农产品未来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大同市博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军原本在北京有一份稳定且高薪的工作。2016年,当他看到家乡蔬菜滞销,农民生活困难后,毅然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时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天镇县开始创业。
多年来,他带动全县11个乡镇发展蔬菜种植3万多亩,每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他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以数字化技术助力行业转型发展;他推动农产品走出国门,打造中国食品新名片,带领当地群众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新路。
攻克卡脖子技术 引领数字化变革
回到家乡后,温军深入到田间地头,发现乡亲们仍保留着传统思维下的 “跟风”种植模式,靠天吃饭,市场好的时候杂粮、果蔬销售一空,市场不好的时候只能烂在地里无人问津。他决定在天镇县发展杂粮深加工产业,希望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蔬菜加工行业生产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对于初次从事农产品生产的“新手”来说,并非易事。温军先后前往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同类企业考察学习,并在生产中反复实践,将自己打造成了“技术领军人”,并申请发明专利4个、实用新型专利18个、软件著作权25个,其中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果蔬清洗装置”能够实现果蔬机械化智能化深度清洗,使得生产成本降低20%,优品率提升35%。他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胡萝卜加工系统”让复杂的脱水果蔬加工设备联网,通过数据传输和接口对接,设备的温度、转速等数据能够传输到云服务器,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治理、筛查,管理层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突破出口瓶颈 打造农产品新名片
家乡的农产品不仅要销往全国,还要走出国门。2016年,温军开始开拓海外市场,他发现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较为欠缺,海外客户对中国的农产品缺乏信心,他深入田间刻苦调研如何将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温军孤身前往17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当地的农残法规,同时积极提升产品本身的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的脱水蔬菜产品经过BRC、HACCP、ISO22000、OUKosher、欧盟有机等多项国际认证,质量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在“达标”的基础上,温军将大数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让客户对生产数据和过程“看得见”“信得过”,增强了客户对生产流程的可信性,海外客户可以跨时间、跨空间通过手机查看工厂的加工情况,还可以通过“追溯编码”查看产品加工的全过程。这套体系在蔬菜脱水深加工行业属于首创,该体系获得发明专利4个,创下了行业先例。
发展订单农业 保障农民增收
为了最大化保障农民收益,温军在天镇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户签订“保护价”种植合同的订单农业新模式,春季和农民以保护价格签订购销合同,秋季随行就市,但不低于合同价格进行收购。公司还在农民收割完圆白菜之后进行复耕青梗菜,单单这一项就为农民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这样一来,基地不但成为公司货源地,还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助推器。
2022年 4月,温军的公司将货值16.8万美元的大同黄花出口日本,这是大同黄花首次出口日本,这些年,在温军的推动下,山西杂粮、黄花菜等农产品出口海外26个国家,帮助到当地2万多名农户增收、3万多个家庭获得新的经济来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温军以刻苦的钻研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扶贫济困的初心情怀,成为产业转型的推进者、技术创新的带头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2021年11月5日,温军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3年,温军当选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同年11月,获得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