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出台管理办法 事关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
本报记者 毛明辉
4月22日,记者从晋城市有关部门获悉,为切实做好晋城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工作,保障城镇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公益普惠学前教育,晋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晋城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规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指城镇规划范围内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新建住宅区等(包括新建商品房、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配套建设的幼儿园。配套幼儿园要与首期建设的城镇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供地、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负责、部门牵头”和“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管理等各项政策的落实。
《办法》要求,城镇小区应当按照国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幼儿园建设标准》等相关要求建设配套幼儿园,保证配套幼儿园的规模、数量与城镇发展和居住区幼儿人口数量相适应。对开发未达到配套标准要求的住宅小区,根据规划标准和区域居住人口测算的生源数量,结合实际另行规划预留出幼儿教育用地,由政府统筹配建。因城市改造、规划调整等原因需征收或占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应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依据幼儿园建设布局专项规划,就近或易地建设规模相当的幼儿园,妥善安置在园幼儿,不得影响或中断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
《办法》指出,按照“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的原则,开发建设单位是配套幼儿园建设的责任主体。开发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相关要求编制配套幼儿园设计方案,并符合抗震设防、消防、采光、卫生、环保等行业法规标准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应将配套幼儿园列入项目首期工程中同步建设。
《办法》同时要求,配套幼儿园应同步与首期城镇小区建设项目通过联合竣工验收。对缩建、少建的,责令其通过改扩建、补建等方式予以解决;对存在缓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不得办理城镇小区建设项目验收。对未按照《幼儿园建设标准》规范建设、验收不合格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住建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城镇小区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举办为公办幼儿园的,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机构编制、教师配备、财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委托举办为普惠性民办园的,原则上不得收取租金,受托方依法规范办园,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根据《办法》规定,配套幼儿园用水、用电、用气执行居民价格。配套幼儿园不纳入小区物业收费范围。相关部门不按规定规划、建设、移交、使用配套幼儿园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未实际投入使用或已规划正在建设的配套幼儿园,由各县(市、区)参照该办法执行;各城镇小区已投入使用的配套幼儿园,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确定移交办法。《晋城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管理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