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01日

青春激荡三晋热土

——我省打造“实习山西”品牌,暑期引聚青年人才观察


  今夏三晋,热浪翻涌,比骄阳更炽热的,是青春投身实践的澎湃激情。今年暑期以来,3.2万名来自全国高校的学子身影活跃在三晋大地的117个县(市、区),198支青年团队以“揭榜挂帅”的锐气投身山西发展一线,一场规模空前的暑期实习实训热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表里山河间奔涌。
  这背后,是我省着力打造的“实习山西”引才品牌日益彰显的吸引力。打造“实习山西”品牌,以服务大学生实习实训引留青年人才,是山西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化省校合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俯身基层中读懂山西
  
  今年暑期,数千大学生选择将实习的坐标定位在县域治理的“末梢神经”,在票据凭证、文件流转和司法卷宗中,触摸治理体系的“精密齿轮”。
  吕梁市中阳县农业农村局财务室里,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冯子柯正将一册册贴满票据的凭证归入档案柜。“如果把‘往年记账凭证’当成一堆发黄的牛皮纸封套,是体力劳动,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座‘政府财务基因库’,就是认知升级。”在冯子柯看来,旧凭证按年度码放,就是一本“县域农业政策编年史”。通过凭证附件里的“合同、验收单、审计报告”,观察到“钱花了”到“钱花好”之间至少有三道锁:采购招标、项目验收、绩效评价。连续两周整理凭证,冯子柯通过票据读懂了基层治理的底层逻辑:“政府运转不是简单的支出,而是‘投入—监管—问效’的系统工程。”
  数百里外的团临汾市尧都区委办公室,孙溢璟的电脑屏幕上同时显示着几份文档。这名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刚完成“高校暑期实践成果展”的流程表校订。“从拟定文件到规划会场动线,每个环节都是服务青年的具体投射。”为筹备这场展览,孙溢璟前期协调师生与村负责人梳理验收成果及设备筛查;中期校对邀请名单、规划会场布局;活动当天还要进行全程保障。当活动圆满落幕时,文件流转的枯燥、设备筛查的繁琐,都化作了“服务青年”四字的千钧分量。
  偏关县人民法院的卷宗室里,来自南开大学的张芝煜正在给一起民间借贷案卷编码归档。实习期间,她协助法官与书记员进行卷宗整理、文件收发及网上法院系统操作等工作。实习结束前,她在日志里写道:“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法院工作的真实样貌,掌握了多项实务技能,更为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参考。”“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通过千万次程序正义累积的信仰。”
  “我们欣喜地看到,青春力量正在基层沃土扎根成长,实践育人与地方发展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日益清晰。”团省委副书记吴兴表示,为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团省委精准发力,强化岗位供给。据介绍,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发布实习岗位5.475万个(其中省直2274个、市直9676个、县区4.28万个),同时结合各地发展需求,以“揭榜挂帅”形式发布团队实践项目317个。我省还进一步完善“实习山西”管理平台,坚持“人岗相适、双向选择”原则,通过线上审核、电话沟通等形式精准匹配,确保青春才智精准滴灌发展沃土。
  
  在历史深处传承匠心
  
  三晋大地,文脉悠长。今年盛夏,一批批青年学子用专业与热忱,唤醒沉睡的文物,解码尘封的智慧,让千年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生。
  7月的烈日将左权县山间土路晒出龟裂的纹路。曹宇琦和文物普查队队员们踩着碎石,向古城墙遗址进发。曹宇琦是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今年暑期他在左权县文物所实习。实习期间,他深度参与左权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随普查队实地走访古遗址、古建筑与古墓葬。
  左权县地形复杂,田野山岭众多,文物点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和田间地头。曹宇琦与普查队队员们每到一处文物点,都认真清理场地,进行测量、拍照、绘图、记录等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在文物整理过程中,他将左权一些有特色的文物运用到文创产品开发中,通过口述史采集与文献互证等方法将文物编写成册,力争讲好左权文物故事。
  在山西博物院静谧的修复室内,浙江大学“文物历练”团队的实习生们手持精巧的工具,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清理、加固一幅珍贵的古代壁画。他们每一次轻柔的触碰,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是对千年文明的守护和传承。
  在烈日下的方山县张家塔村,北京理工大学的隗稚超带领支教团成员展开专项调研。在当地资深导游王健花的专业讲解中,团队系统考察了赵氏先祖迁居历史、独特的甬道系统、古代防御工事与排水设施,以及传承百年的“德”字家风家训文化。调研期间,团队以“新时代家风建设传承机制”为主题展开实证研究,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村民意见,对村干部与村民代表进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调研资料。团队全程拍摄记录调研过程,制作以家风建设为主线的村庄宣传片,为传统文化保护留存珍贵影像档案。
  青年学子带着专业学识与创新思维深入三晋大地,成为激活历史、点亮未来的生力军。据介绍,为提高岗位供需对接精度,2025年暑期实习实训坚持“人岗相适、双向选择”原则,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条件和个人意愿,找准定位,科学选岗;指导实习单位通过线上审核、电话沟通等形式,及时精准确定人选,确保人岗匹配、人事相宜。
  
  在民生服务中收获温暖
  
  青春的温度,在服务民生的第一线熠熠生辉。学子们用专业知识与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传递温暖,书写奉献。
  7月18日,隰县小西天景区,安徽理工大学的景榆洁的衣服后背洇出汗渍。“您扫描这个二维码。”他俯身指导年长的游客操作手机,“检票工作是从8时到13时,虽然很累,但游客的每一句感谢都是对我的服务的认可,让我心里暖暖的。”
  一周时间,景榆洁的内心温暖又丰盈。“令我难忘的是与游客们相遇的一个个瞬间。有带着孙儿来的老爷爷,颤巍巍地指着悬塑佛像讲述历史典故;有携带专业设备的摄影师,调整镜头拍摄古迹时眼中流露的痴迷……这些瞬间让我明白,景区不仅是风景的容器,更是承载故事与情感的空间。而我们这些志愿者,就像连接风景与人心的纽带,用耐心与热情让每段旅程更温暖。”
  8月1日清晨,太原地铁2号线大北门站迎来早高峰。自动售票机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李晓萌忙着帮助不会自助购票的旅客购买车票,帮农民工兄弟计算最省钱的购票方案;不远处的闸机口,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杜世新以流利的英语为外国游客推荐旅游路线。当暮色漫过汾河,最后一名乘客消失在闸机尽头,年轻志愿者们倚着服务台复盘当日案例。城市的交通大动脉,因加入了青春温度而充满温情。
  在闻喜县兴闻西街社区活动室,浙江大学的王川舒刚调试好投影设备:“今天手工课的主题是‘我的家乡’。”作为暑期托管组组长,她需要对接社区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协调团队分工,并带领团队开展课业辅导、安全教育和文体活动,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的暑期照护压力。“孩子说这是最开心的一个暑假,”家长李女士说,“大学生们的用心我们都看在眼里。”
  为帮助学子更好融入山西、发挥作用,7月26日,2025年暑期大学生来晋实习实训集中培训会举行,500余名省直及省属单位实习生参加培训。培训涵盖省情文化、发展规划及安全教育。团省委同步开展交流座谈、“晋遇青春·文影同携”主题征集、“红色耀三晋”主题党团日等活动,持续提升活动引领性与丰富性。
  “我将在发挥专业所长完成岗位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现知识、能力与交流的全面拓展。”在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实习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王莉晶道出了全体实习学子的共同心声。
  
  在红色寻访中感受伟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三晋大地上的红色遗迹,成为实习实训学子们汲取信仰力量、砥砺初心使命的重要课堂。
  7月25日,北京大学研究生任川带领北大力行计划实践团走进太原市娄烦县,前往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了解高君宇作为早期党团创始人的光辉事迹,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与奋斗精神。“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党性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任川在山西省发改委实习,他深切体会到山西转型发展的厚度与力度。
  “此次红色寻访结束后,我深受触动,倍感振奋。”任川表示,要将此行所见所闻所思转化为勤奋学习、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在革命故地,青年学子接受精神洗礼。东南大学实践队参观五台县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体悟先辈艰辛与忠诚;岢岚县实习实训大学生走进毛主席路居馆,厚植家国情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队在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毛泽东路居地和“黄河奇湾”渡口旧址,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与牺牲精神,坚定了深耕专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志向。
  理论宣讲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筑牢思想根基。大同市举办“青春理响晋行时”抗战胜利纪念宣讲,系统回顾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百余名大学生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山阴县40余名学子走进武装工作史馆,通过历史照片和文物聆听革命故事,并在战备器材库实地体验,更直观感受国防力量,激发参军报国热情。
  创新形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襄垣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串联中共襄垣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上党战役遗址等多处革命遗迹,让青年在沉浸体验中体会革命艰辛,坚定理想信念;晋城市204名返乡大学生探访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旧址和长江支队纪念林,深刻领悟“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
  高层次人才也在红色教育中筑牢信仰。清华大学博士团赴左权县开展“一周一主题”红色教育。16名博士生先后参观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及桐峪1941小镇,通过深度触碰抗战历史脉搏,为高层次人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从冯子柯在凭证票据间读懂的基层治理“系统工程”,到曹宇琦于左权山间唤醒的文物记忆;从张芝煜在司法卷宗里体悟的“程序正义信仰”,到杜世新、李晓萌于地铁站内传递的城市温度;从隗稚超团队在张家塔村留存的家风影像,到万千学子在三晋大地书写的实践答卷——这场贯穿盛夏的实习实训热潮,既是青年学子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的成长课堂,更是山西深化省校合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山西着力在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强服务等方面下功夫,面向全国高校引育人才、延揽人才、重用人才。”吴兴表示,随着“实习山西”品牌效应的持续释放,其建平台、强服务、促对接的优势正转化为引才聚智的澎湃动能。
  当青春智慧与基层需求深度对接,当专业学识与发展实践紧密融合,当青年抱负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三晋大地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