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持与奉献书写青春答卷
本报记者 张云鹏
在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学生贾舒雅是个“双面明星”——图书馆里,她是平均绩点4.0的“学霸”;志愿现场,她是传递温暖的“暖阳”。从攻克编程难题到帮扶乡村老人,从校园公益到基层水利实践,这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用坚持与奉献在青春画卷上勾勒出别样风彩。
学业上坚持与突破
入学以来,贾舒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平均绩点高达4.0,几乎每个学期都是学院的“学霸”代表。她是图书馆的常客,学习上从不放松,一直保持着努力学习的劲头。
对于同学们来说,贾舒雅不仅是学习上的榜样,更是无私的帮助者。每当有同学在编程或者算法方面遇到难题时,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甚至主动建立学习小组,带领大家一起攻克技术难题。乐观、活泼的个性,让她收获了无数朋友,并获得了“院级优秀团员”荣誉和学院奖学金。
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
志愿服务,是贾舒雅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收获了自我的成长,也在为他人付出中收获了快乐。
在“书香润童年,阅读伴成长”公益摄影活动中,贾舒雅积极参与,并获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当得知获得前十时,我为能帮助困境孩子而感到开心。”贾舒雅说道。此外,她还积极参与了“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粮食,传递“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同时,她还加入了学校自然博物馆志愿服务队,每周都坚持复习讲解稿,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
贾舒雅还参加了太原市的献血志愿者培训,学习了献血流程和相关知识。寒假期间,她还参加了云讲堂公益活动,通过网络平台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传递知识。
暑期实践中服务基层
今年暑假,贾舒雅在晋中市水利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志愿者,她跟随水利团队深入乡村,感受民生水利的真实情况。从榆次六台村的蓄水池到祁县的田间水井,她实地走访了多个项目,这段志愿服务经历让她收益良多。
在六台村的蓄水池前,贾舒雅详细记录了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并通过拍摄照片,为后期回访做着准备。她说:“作为志愿者,我的工作就是详细记录数据,将其总结成文档。第一次接触真实的农村水利工程,一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但后续就得心应手了,这次经历也使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这次实践中,贾舒雅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还带着对技术的思考,提出了创新性想法。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中,她了解到,由于部分村民浇院子的菜地时浪费水资源,村委会对于这种情况也很无奈。她灵机一动,提出开发“用水记录小程序”的想法,有了这个软件,村民不节约用水时,就会收到节水提醒。这个创意得到了村干部的高度认可,也成了她之后工作的目标之一。
8月12日,贾舒雅再次随团队前往祁县,这里的水利工作不仅技术上很优秀,还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当贾舒雅来到祁县东山村时,村支书提到,村里大部分是老人,收取水费存在很多困难,但村委会会尽力帮扶,让老人们的生活容易一些。在她入户调研时,只有一对老夫妻的家庭令她印象深刻。当她仔细检查完院落的供水装备后,看着院子里的鸡,就主动拿起鸡饲料进行喂食,之后还将院落打扫了一遍。“当老人握住我的手说我是好娃娃时,我为自己是志愿者而感到骄傲。”贾舒雅说道,当天,走访东山村村民时,贾舒雅或是帮忙打扫,或是帮忙洗菜。“村中大多数都是老人,我只是帮老人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志愿服务不分大小,而在于是否用心。”
在奉献中绽放青春
从校园的志愿服务到乡村的水利实践,贾舒雅的大学生活一直在“志愿”与“服务”中度过。她不仅用脚步丈量了乡村的土地,还用真心去听取每一位需要帮助者的声音,也找到了成长的方向。
中北大学辅导员这样评价贾舒雅:“贾舒雅不仅是个学霸,还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专业知识不仅要学好,更要积极服务社会。”
贾舒雅说:“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定会继续带着志愿服务的收获前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帮助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