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30日

“金点子”变“金果实”晋城实习实训见实效

本报记者 李茹霞

  9月的晋城,凉爽微风里不仅裹着“成长”与“收获”的双重芬芳,更沉淀着2025年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收官后的丰硕成果。
  今年,团晋城市委以“人才强市战略”为指引,紧扣全市人才“引、育、用、留、服”五大工程部署,依托市校合作平台,统筹六县(市、区)精准发力,累计开发4143个优质岗位,覆盖党政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3730名学子成功入选“晋城实习实训计划”,并成功吸引178名“双一流”高校学子加入。其中,2183人扎根机关企事业单位岗位实习,359人组成17支团队投身16个重点项目攻坚。
  “实习实训绝非‘走马观花’式的体验,而是坚持‘实践赋能、双向共赢’的时代定位。”团晋城市委书记李剑表示。如今活动虽已圆满收官,但青春实践的印记与成效正持续释放,学子们留下的“金点子”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果实”。实践单位积累的育人经验更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实训收官、价值延续”。

夯实实践根基 赢得学子口碑

  “原本以为实习岗位多集中在机关,没想到能进入本地龙头企业参与技术研发,这对我的专业提升太有帮助了。”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浩的感慨,道出了今年晋城实习岗位供给的惊喜变化。如今,他提出的“设备运维优化建议”已被企业采纳,成为实训成果落地的鲜活案例。
  作为分管实习实训工作的团晋城市委副书记,冯立鑫多次在工作部署中强调:“要打破岗位供给的单一化局限,让每名学子都能找到适配的实践舞台。”这一思路成为团市委优化岗位结构的核心指引。
  为打破以往“机关化”单一格局,团晋城市委联合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社会组织,精准开发4143个优质岗位,覆盖光机电、文旅康养、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对口、能力适配”的实践沃土。
  在冯立鑫的统筹推动下,团晋城市委搭建“专班化调度+市县区联动”工作体系,实现部署“一键直达”、问题“当日响应”。各实习单位精心选配的216名业务骨干“帮带导师”,以“一对一”指导传递经验;部分企业为外地实习生提供免费宿舍或租房补贴。98.5%的实习生满意度,正是对这份用心的最佳回馈。
  “从入职培训到日常指导,再到生活关怀,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晋城的温度。”山西大学学生李萌的话语里满是动容。在基层政务服务岗位上,她已协助办理群众业务120余件,让“学以致用”的成长果实愈发坚实。而复旦大学“童行计划”志愿服务团队在阳城县乡村课堂播下的知识种子,更收获了孩子们“十年后要考复旦”的纯真回响,成为岗位实践中最暖心的注脚。

破解发展难题 8项成果落地

  单一岗位实习之外,更具针对性的项目攻坚成为今年实训的一大亮点。“我们团队调研晋城大黄梨产业后,提出‘深加工+文旅IP’发展方案,已被当地政府采纳,即将推动落地。”在晋城市2025年大学生实习实训总结座谈会上,浙江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代表的汇报话音刚落,便响起满堂喝彩。如今,这一方案已进入落地筹备阶段,成为实训成果转化的典型样板。
  今年,团晋城市委在延续岗位实习基础上,紧扣城市发展需求,推出“项目实习”新模式:以“单位立项+高校揭榜”为纽带,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设计16个目标明确、成果导向的实践项目,涵盖“光机电产业生态优化研究”“老旧街区改造设计”“文旅康养线路开发”等热点课题。
  为推动项目精准落地,团晋城市委组建专项对接小组,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高校建立深度联系,通过“政策宣介会+课题详解会”精准传递需求。最终,17所高校成功揭榜16个项目,让智慧与需求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项目推进中,团晋城市委搭建的“校地协同”沟通平台,每周组织团队与项目单位召开进度交流会,破解调研难题。北京大学团队围绕“光机电产业生态优化”课题,走访企业32家、访谈专家45人次,形成近2万字的研究报告,提出8条建设性建议;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团队聚焦城市更新,完成3个老旧街区改造设计方案,为晋城“城市更新”注入智力活水。
  截至8月底,16个项目均完成阶段性成果交付,其中8项被相关单位采纳应用,目前已有3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校地合作的硕果正加速落地。

厚植留晋沃土 凝聚青春力量

  实践过程中,思政引领与能力提升始终同向同行。
  “参观烈士陵园、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那些烽火岁月里的坚守,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红色研学”主题团日活动后,实习生鲁柯彤雨在日记里写下的感悟,字字真挚。如今,她已通过“学子归巢”计划与家乡晋城建立长期联系,计划毕业后返乡发展。
  团晋城市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实习全过程,第一时间成立大学生实习实训临时团总支,搭配六县(市、区)同步设立的临时团支部,构建起坚实的组织堡垒。通过“主题团日+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的形式,组织开展“感悟初心使命”等活动28场,2000余人次在参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创新实施的“八个一”实践计划,更是从“实践、认知、联结、成长”多维度搭建学子融入晋城的桥梁,具体包括组织一批跟岗实践筑牢能力基础、举办一次城市宣介会增进地域认知、组织一批研学活动厚植文化认同、举办一次座谈联谊活动拉近情感距离、开展一次青春社区行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开展一次“青年学子聚智行动”贡献青春智慧、组织一次学子归巢服务站“高校推介”活动拓宽交流渠道、展示一批实习实训成果见证成长收获。
  这一计划让大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全方位了解晋城、融入晋城,同时也催生出不少值得记录的青春实践故事。在阳城县、陵川县的乡村里,他们拿起画笔开展墙体彩绘,为村庄注入青春活力;晋城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团市委推出“青年学子聚智计划”,引导学子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完善机制建设 储备青年人才

  实习实训收官后,成果总结与长效机制建设紧锣密鼓推进。“青衿之志竞秀高平”青年学子座谈交流会暨实习实训总结大会上,5名大学生围绕文旅发展、城市宣介等领域建言献策,赤子之心在话语中跃动;团陵川县委创新打造的“沉浸式研学+项目化实践+社会化服务”全链条育人模式,引导学子在参与家乡建设中实现价值。
  晋城市2025年大学生实习实训总结座谈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为集团作为实习单位代表分享经验,承诺将持续开放优质岗位,细化实习流程管理,打造“有质量、能持续、见实效”的实习平台;3名实习生代表围绕“团队实践成果”“课题研究收获”“跟岗学习感悟”作交流发言,字里行间满是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服务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实践,晋城通过“岗位+项目”双轮驱动、“服务+引领”双向发力,既为大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也为高质量发展储备了鲜活的青年人才。目前,已有56名实习生通过实习实训达成就业意向,12个高校团队与项目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下一步,团市委将延续“精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保障服务措施,持续讲好“晋城实习故事”,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晋城、建设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