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带小学生探究科学现象
本报记者 赵云云
近日,山西师范大学自然教育工作室在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校的实验室开展了以“解码植物色素的奇妙反应”为主题的实验活动,20余名5年级学生化身“小小科学家”,沉浸式解锁植物背后的科学密码。
课堂伊始,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教育硕士刘雪展示了银杏树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出“树叶夏绿秋黄”的疑问,开启科学探索之旅。随后,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生态专业学生葛金优开展了叶绿素层析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色素分离,还引导观察苹果酶促褐变及柠檬汁的抑制作用。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教育硕士郭文娟进行了紫甘蓝花青素变色实验(展现遇酸、碱及互换后的颜色变化)与馒头“中毒”实验(呈现淀粉遇碘变蓝)。课后,刘雪与学生复盘实验不足,鼓励大家多观察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这场实验活动,不止是一次简单的“动手课”,更是一次“科学启蒙课”,让课本上的“文字知识”变成“可操作、可观察”的实验,降低了学习难度,孩子们全程参与科学探究的完整流程,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未来,山西师范大学自然教育工作室将继续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让更多孩子在自然与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成长为热爱探究、敢于创新的“小小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