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30日

绿色金融“活水”赋能产业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郭丽菲 通讯员 李赢

  9月26日,由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碳路先行,产业焕新”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对接会,在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梗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召开。省市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转型路径。
  本次对接会是太原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的重要实践,旨在构建政银企协同机制,以金融活水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自2022年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太原市以“试点即标杆”为目标,积极推进政策、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入库项目226个,获授信金额突破505亿元,实际放贷达211.75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超过3180亿元;“龙城碳惠”平台注册市民人数超过187万人,初步形成“金融+公众”双轮驱动的绿色发展格局。
  技术是绿色转型的“硬支撑”,政策是推动转型的“导航仪”,二者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清晰指引和坚实保障。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重点阐述了绿色低碳转型面临形势、目标与任务,系统解读国家层面绿色低碳转型的相关政策与支持方向,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红利,明确转型重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围绕认证评价与标准化“双碳”技术展开专题分享,详细介绍国际国内政策背景、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技术路径,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可操作的减碳方案。
  绿色金融创新是撬动转型的关键支点。浙商银行代表分享了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改革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展现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共赢模式,为金融机构服务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山西省征信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专家现场演示了由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建设的太原市碳账户平台。
  在政银企面对面交流环节,金融机构、“双碳”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减碳技术、融资需求、政策适用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多家企业与银行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实现了需求与资源的高效对接。
  本次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技术赋能、案例分享、园区观摩、平台教学与面对面交流六大环节,全面展现了太原气候投融资的生态体系与合作潜力,进一步凝聚了“政银企协同向绿”的共识。下一步,太原市将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由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深化,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太原智慧”与“太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