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促振兴 帮扶山村焕新颜
本报记者 王文丽 通讯员 杨丽萍
在昔阳县大寨镇上梁家山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与责任,扎根基层,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他们就是山西移动昔阳县分公司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在第一书记的引领下,他们秉持“扎根基层办实事,心系乡村谋发展”的理念,勇毅前行,成为乡村发展的坚实力量。
谋划乡村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
“老乡们,今天学习强国APP里有最新的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大家打开手机跟着学!”2025年5月的一个清晨,第一书记杨丽萍举着手机在村委会大院吆喝。这支由山西移动昔阳县分公司3名骨干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创新打造“党建+信息”双轮驱动模式——每月开展1次“云端党课”;助力返乡青年王磊利用工作队培训的电商知识,开通了农产品直播账号。当鲜红的党旗在5G信号塔下飘扬时,老党员王大爷感慨道:“现在开会不用跑远路,手机点一点就知道村里的事情。”
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精准谋划产业路径。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7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7.6万元,村级“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关乎村民生活品质,工作队多次和乡政府领导沟通争取到60万元资金用于水毁路基修复工程,解决了村民出行的一大难题。退休教师王老师指着墙上的5G信号牌说:“现在视频看病、网上买菜都不卡了,这哪是修路,分明是给村子铺就了信息高速路!”
拓宽销售渠道 深耕民生实事
“王师傅,您看这个酒瓶包装加上AR扫码功能,顾客就能看到酿酒全过程。”工作队成员小王举着设计稿兴奋地讲解。这个曾因销路发愁的传统酒坊,在工作队帮扶下完成了华丽蜕变。如今,王师傅的酒坊月产量从200斤增至800斤,他逢人就说:“移动的工作人员不仅给我换了新设备,更给老手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2024年1月,上梁家山村在国家考核中交出优异答卷。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工作队累计走访农户156户,解决民生难题 43 件,村民满意度测评达98.6%。但最动人的细节藏在驻村日志里——队员老宋为帮村民办理社保认证,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往返县城;女队员小王自掏腰包给留守儿童购买学习用品……他们以钉钉子精神将每一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太行山深处,这支平均年龄45岁的驻村工作队带着移动人的技术基因,把光缆当作毛细血管,将数据化为发展养分,让信息赋能的阳光照亮每一寸黄土地。正如杨丽萍常说的:“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用通信人的方式,为老乡们打开的一扇看世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