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释放忻州文旅活力
本报记者 陈晓平 实习生 田诗淇
9月29日,忻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了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的文旅相关情况。
为统筹做好假日文旅服务保障工作,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供给提质、消费提振、市场提优”工作主线,构建了“文化惠民、消费促进、秩序护航”三位一体的假日服务体系。
全市重点景区将推出主题游项目。其中,忻州古城以“旗耀中华·欢聚古城”音乐节为核心,联动“红动忻州 数聚三晋”电商文化节等,将开展20项沉浸式活动;芦芽山景区将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体验空间;代州古城依托非遗展演活化历史场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精心策划三大演艺板块。古城演艺板块,忻州古城北广场将举办“家国同庆 古城团圆”文艺演出,同步开展16场非遗巡演;专业剧场板块,忻州大剧院将集中展演《黄河》等8部舞台艺术精品;全域展演板块,覆盖原平天涯山、河边民俗博物馆等12处场所,累计推出40余场惠民演出。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忻州市图书馆将推出“拼阅锦绣山河”AR阅读等10项文化体验;市博物馆延长开放至18时,特设“本草撷华”中医药文化特展;将启动县域文化场馆联动计划,推出系列主题活动。
惠民消费促进计划。创新实施“线上引流+线下体验”促销模式,依托携程、去哪儿等平台投放文旅消费券,通过满减等优惠机制,降低游客出行成本。精准营销协同工程。该市已在北京、重庆、成都等重点城市投放忻州文旅宣传广告,举办了“忻见未来 关山可越”2025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等。“引客入忻”让利活动。日前,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了《忻州市“引客入忻”旅游奖励办法》,设置了六大奖项,让更多游客能够享受到极具诚意的奖励。
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加强联合执法,重点整治景区周边“黑车”“黑导”“黑店”乱象。同时,将统筹全域媒体资源,用好红黑榜单等“硬核”手段,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权益保障机制。畅通假日期间的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游客反馈的问题。此外,建立投诉举报台账、明确专人负责,全面提升投诉处置质效与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