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艺术展让你遇见山西非遗的N种可能
本报记者 田璐
9月3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山西非遗的N种可能: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艺术展在太原市山西饭店傅山艺术馆启幕。作为山西省“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此次展览以沉浸式体验、跨界创新作品及互动参与环节,为公众打开一扇读懂山西非遗现代生命力的全新窗口。
此次展览呈现了山西非遗传承人的经典代表作,首次集中亮相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联合创作的系列创新作品——这些作品在深入挖掘乔氏“法花”陶瓷、绛州木版年画、高平绣活等非遗技艺的传统基因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审美与实用功能,生动诠释了“非遗如何活在当下”。
展览通过“物语新生”“烟火人间”“技艺美学”“形意相生”“薪火相传”5个章节,从不同维度展现非遗创新路径。其中,“物语新生”聚焦乔氏“法花”陶瓷、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孝义皮影戏等,展现非遗技艺通过现代设计转化为可佩戴、可使用的日常美学器物。“薪火相传”则聚焦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李氏面塑手工制作技艺等,传递非遗传承中的代际对话与匠心坚守。
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多元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挑选黎侯虎、皮影纹样等非遗元素,现场制作时下流行的“吧唧”徽章,将“山西非遗”带回家;可使用特制的平阳印染花纹印章,在专属卡片上盖印独一无二的山西特色图案;可进入冥想空间,从听觉、视觉和嗅觉上感知非遗。
今年7月,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旨在探索非遗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激活”的转变路径。一方面,组织国内新锐设计师赴山西各地非遗工坊,与传承人结对采风、深度交流,促成技艺与创意的碰撞融合;另一方面,为20余位非遗传承人提供系统化的新媒体账号运营培训与陪跑扶持,助力传承人自主连接市场、扩大非遗影响力。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沉浸式观展体验,让市民、游客及文化艺术爱好者感受到古老技艺与现代灵感的碰撞,认识到非遗并非尘封的记忆,而是可触摸、可使用、可融入日常的活态文化。下一步,我省将不断提升山西非遗的社会声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山西非遗”IP,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路径和通过跨界合作反哺非遗本体的模式,为山西文旅融合注入全新动能。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截止到10月20日。观众可在现场领取“山西非遗工坊巡游地图”,实现从展厅走向山西大地,开启更深层次的非遗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