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云霞
9月29日,运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运城市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措施》提出6个方面14条措施,包括培优育强行业主体,涉及2条措施,在壮大龙头企业、培育联合体、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龙头不强、种(养)加脱节、产业断链等问题;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涉及3条措施,主要是在建设加工园区、壮大集聚规模,完善公共服务、吸引企业入驻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园区集聚度低、服务能力弱、企业数量少等问题;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涉及3条措施,主要是在鼓励企业参展、争取市场订单、打造优质品牌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影响不够、产品多而不精等问题;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涉及2条措施,主要是在银行担保授信、企业贷款贴息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涉及3条措施,主要是在研发费用投入、技术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创新基础薄弱、产品研发落后、发展动能不强等问题;发挥联农带农效应,涉及1条措施,主要是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予以奖励,旨在拓展务工渠道,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不快问题。
近年来,运城市按照“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紧紧依托粮、果、菜、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运城农业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9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16家,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中药材、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品品牌持续擦亮,全市现有绿色有机农产品229个、地理标志产品32个、有机旱作·晋品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5个、圳品110个,分别占全省的10%、18%、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