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藏:一场意蕴悠远的展览
本报记者 徐俊斌 文/图
10月3日,文·藏——文景明书酒文献&和平藏酒珍品展在太原和平藏酒博物馆启幕,一场关于诗·书·酒的文化与情怀的深情对话跨越时空徐徐展开。
文景明(1939年—202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是汾酒文化奠基人、中国白酒文化引路人,著名书法家。他以双翼成就文化的飞翔:一翼为酒,他让玉液琼浆不再是窖藏的秘密,而是可读、可品、可传承的文明史诗;一翼为字,他令笔墨丹青不独是案上的风雅,更是与酒魂遥相叩击、彼此映照的星河。
和平藏酒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由企业家孙和平创办,专注于收藏、展示和研究汾酒股份公司旗下的各类名酒,包括新老汾酒、老竹叶青、老玫瑰汾、老白玉汾等珍贵酒品,藏品跨越不同时期,甚至包含清代珍稀酒品,品种多达3000余种、超万瓶,为参观者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此次展览,既是孙和平对文景明的致敬,也是汾酒文化的代际展演。所谓文·藏,“文”是文景明文献,包括汾酒文化著作、精品书法、名人往来书信等,由此可以窥探到文老的文化精髓,主要由文景明的儿子文彦海提供;“藏”是和平藏酒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以汾酒文化为内核展示汾酒发展脉络。在这里,诗书与美酒彼此渗透,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古人和今人精神相连,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和肺腑,让人深刻领悟和享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8日。
链接 文·藏前言:酒中隐居 字里颠狂
尊鍪卣卮鉴斛觥觚觯瓿彝角爵杯皿碗盏盅壶坛瓮罐瓶。
1043件酒器酒具欢聚酒史博物馆。
酒史博物馆在杏花村。
远至新石器时代,近到民国。让这些不同年份不同材质不同造型酒器酒具相遇的人,是文景明。
还有上万件与酒有关名人字画,是文景明用尽方法追来的。
其中文人墨客承接传统和现代,且多作古。
汾酒文化史,绕不过去一个人,文景明。这话还可以说得大点,国酒文化史,绕不过去文景明。
文景明先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和酒有关,一件和字有关。
本次文·藏展,“文”是文景明文献展,一有文先生年谱,二有文先生交往和应酬的书信往来,三有文先生精品书法。“藏”是和平藏酒博物馆好酒展示。
古代帝王将相大文人才有年表年谱,现在的人,大多有个人简历,再有些成就,个人简历扩展一下,就成了人生大事记。时间,空间,活动范围,坐行经纬,相当于个人小史。再加上亲朋好友追忆,你一言我一语,细节丰满了一个人。他就是活的,久的,生动的,丰富的。
北齐的皇帝高湛在并地举起酒杯,遥请高孝瑜: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
记忆打通,时间走到二十一世纪,对接汾酒文化的就是文景明。
去杏花村,去汾酒厂,去酒史博物馆,你就会主动被动知道,有个文景明,给汾酒写书,拍影视,建博物馆,招揽人才,文化助力汾酒走到了时代的前头。
曾经的曾经,酒界谁敢不敬一声汾老大?
你会记得写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张继,不会记得与张继同年登科的状元郎。一如汾酒之于文景明,文景明之于杏花村。
酒为媒介,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与文先生诗酒唱和的,有科学工作者,如方心芳、秦含章、周恒刚。有墨客,如黄胄、关山月、吴冠中。有国学大师姚奠中。有破解了侯马盟书的古文字学家张颔。有草书大家卫俊秀、林鹏。有魏碑大家孙伯翔。有企业家季克良。有作家马烽、胡正。有唱歌的郭兰英。有作词作曲的乔羽……不胜枚举。
文先生汾州本地人,汾州文化氛围浓厚,春秋是瓜衍之县。
文先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有文字功底,有编缉能力,有捕捉眼光,有时代精神。他的童年叙事里有八岁挖野菜遇狼竹筐扣狼头的举动。家族耕读之外,有晋商传统。
大时代里,回望了传统,融合了现代。更把西方酒神精神内化成创造力。
文先生酒量惊人,招待来客,中午一顿,晚上一顿。从不失控。酒后要么小睡,要么一遍一遍写毛笔字。
他自言心爱傅山。
酒中隐居,字里颠狂。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刻镇尺,置案头。已得禅机。
印底“括囊”,来自林鹏先生。打开口袋,知识装进去,囊口系上。文人情趣。
晚年,他认自己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行草。
杏花村天下扬名引得各地争名号,欺古人开不了口,质疑杜牧没来过杏花村。
文景明抛出《并州道中》。
天下杏花村多。你村有汾酒吗?有子夏山吗?有神泉水吗?
杜牧并州游历自言每天喝得醉醺醺。他能喝什么?汾酒呗。
盛唐有理,气候加持。北方温润,晋地曾如江南。长安来并州,除了走马,也可行船。汾者大也。老汾河也曾波浪宽。二十四节气据黄河中下游流域气候为依据。雨纷纷是天水赴黄汾清明之约。
并州太原李家龙兴之地,一度号称北京。不只雨纷纷,诗人也纷纷。
文先生世间圆满,把家庭家族带上了新高度,更把汾酒文化推到了新高度。(水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