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13日

作家王芳携新作《无声大言》亮相太原

本报记者 任小芳

  10月10日,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化厚度的散文作品《无声大言》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在太原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学院签约作家王芳携新作亮相,与学界专家、媒体代表及现场读者围绕书中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作为一部聚焦山西木构古建筑的非虚构力作,《无声大言》以山西唐至明代的12处代表性木构建筑为基础,按照年代顺序排列,通过王芳的数次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不断挖掘着佛光寺、天台庵、晋祠等山西古建筑中的“建筑意”,将其中的美感与意趣呈现在读者面前。
  分享环节中,王芳回顾了创作历程:“受2021年山西古建筑雨灾的触动,写下《三晋建筑意》一文,成为本书伊始。”而选择“木构建筑”为唯一主题,因其具有“走向死亡的美”,在她看来,木质的建筑处于一种衰败的过程,恰恰是这种人们难以挽救的流逝过程,体现东方特有的沧桑与诗意。
  本书责编周瑞程则分享了本书的三大亮点:构建清晰的建筑史时间脉络;将建筑置于历史语境中,展现时代风云与人物命运;揭示古建技艺演变的内在密码,让斗拱梁柱“开口说话”,并聚焦本书主题:“《庄子·知北游》中有一句话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些古老的建筑正是以其沉默的存在,诉说着最磅礴的历史故事。”
  此外,读者围绕“如何对古建筑等国宝级单位收集如此完备的资料”“筹备选题过程中最艰难的事情”等问题进行了提问。
  三晋出版社副总编辑阎卫斌表示,古建筑不会说话,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以“无声,大言”。该书的出版从历史场景、文化内涵及精神世界等方面深层次呈现、观照山西古建筑,填补了从历史文化角度系统解读山西古建筑的空白。
  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杨占平表示:“王芳的作品作为‘非虚构写作’,强调现场感、普通人视角与思想深度,区别于传统报告文学,是对当代散文的重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