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户痛点 开辟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新路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樊丹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小微商户已然被卷入移动支付的洪流。不过,县域众多小微商户仍面临支付工具碎片化、手续费居高不下、资金到账延迟等诸多困扰。襄汾农商银行聚焦商户痛点,以“马上办、上门办、免费办”的“三办”服务为抓手,创新推出“晋享e付”收款码,开辟出一条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独特新路。
从“手忙脚乱”到“收款无忧”
清晨6时,襄汾县安心早餐店内已排起长队。老板张大哥熟练地打包油条和豆浆,耳边不时传来微信到账的语音播报。“以前人多的时候,根本顾不上看手机,总担心钱没到账。现在有了农商行的收款码和云音响,收多少钱、什么时候到账,一听就知道!”张大哥感慨道。这家不足30平方米的早餐店,日均客流量超过200人,曾是传统现金收款的“重灾区”。顾客抱怨找零慢,张大哥则苦恼于对账难。襄汾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一次外拓营销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天便上门为其办理了“晋享e付”收款码,并配置了实时播报的云音响。
不止早餐店,襄汾农商银行的服务触角已广泛延伸至餐饮、零售、服装等多个行业。以青青服装店为例,老板娘王女士此前因微信提现手续费过高,对是否采用移动支付心存顾虑。襄汾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得知后,不仅为其免费办理了“晋享e付”,还凭借“零手续费”等显著优势,助其每月节省近千元成本。
从“走出柜台”到“走进市井”
襄汾农商银行为大力推广“晋享e付”,精心组建了26支外拓营销小组,成员不仅有客户经理、柜员,还吸纳了后勤人员。
这些小组目标明确,深入菜市场、商业街、社区商铺,用“面对面”的沟通取代冰冷的电话推销。在营销布局上,该行采用精准画像与网格化覆盖策略,将襄汾县划分为26个网格,每个小组负责1个网格,重点瞄准超市、餐饮店、服装店等高频消费场景。通过分析各区域商户密度和交易习惯,制定差异化营销方案。例如,在早餐店集中的区域,突出“语音播报”功能;在服装商圈,则强调“零手续费”优势等。
从“一次办理”到“终身陪伴”
收款码于襄汾农商银行而言仅仅是个开端,其目标是成为商户全周期的紧密伙伴。为增强服务粘性,襄汾农商银行精心构建“三步走”服务体系。
第一步,极速办理,消除“等待焦虑”。商户提交资料后,支行郑重承诺在24小时内完成审核并上门安装收款设备。
第二步,手把手教学,跨越“数字鸿沟”。考虑到中老年商户在数字操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该行特意录制了《晋享e付操作图解手册》教学视频。同时,客户经理添加所有商户微信,提供每周7天、每天12小时的在线答疑服务。
第三步,按月回访,实现需求“动态追踪”。该行建立起“谁营销、谁负责”的回访机制,要求客户经理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上门或电话回访,着重解决到账时效、流水查询等商户关心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有23户使用收款码的商户通过该行成功获得贷款,总额超过500万元。
从“支付入口”到“生态平台”
在数字化浪潮中,支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交易工具,而是成为连接商户、消费者与金融服务的核心纽带。襄汾农商银行将以“晋享e付”为支点,撬动更广阔的生态圈,逐步构建“支付+金融+场景”三位一体的闭环生态,利用交易流水为商户提供信用评分,推动“纯信用贷款”普及;联合本地商超、餐饮协会推出“扫码享折扣”活动,激活消费生态;与电商平台合作,帮助商户开通线上店铺,实现“线下扫码、线上引流”,让每一笔支付都成为连接的起点,为小微商户提供全链条、多维度的价值赋能。
在数字化浪潮中,襄汾农商银行凭借“三办”服务,深刻诠释了“普惠金融”的真谛——这不仅是金融技术的革新升级,更是对小微群体需求细致入微的洞察与始终如一的陪伴。以支付为关键纽带,襄汾农商银行精心织就了一张紧密连接民生百态、产业脉络与未来发展的金融网络,让金融的源头活水精准润泽田间地头、街巷阡陌,有力见证并助力每一份微小生意蓬勃生长、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