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警示教育实效性 让心有敬畏成为日常
陵川县纪委监委将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抓手,突出系统思维、靶向思维,积极探索有效工作举措,不断提升警示教育的精准性实效性,让心有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注重分类教育
聚焦“关键少数”、年轻干部、基层干部等重点群体,分层分类分领域制作警示教育方案,实现警示教育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针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全县召开警示教育会,通报典型案例。组织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一把手”赴晋城市清廉教育馆开展沉浸式参观学习,现场接受廉政教育。聚焦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向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发送廉洁短信,时刻提醒自警自省、遵规守纪。
针对年轻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座谈会、“青”廉课堂、“纪法与青春同行”知识竞赛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如何防范廉政风险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在年轻干部入职、提拔、岗位调整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家访、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提醒在前、警示在前、教育在前。
针对基层干部,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讲授廉政党课,教育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提升警示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用好反面教材
探索将警示教育工作融入案件查办及以案促改促治全过程,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及时将正风肃纪反腐成果转化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
汇编典型案例教育资料。在案件办结时,抓住审查调查对象“两面人”突出特征,深入查找违纪违法问题思想根源,形成典型案例警示剖析资料,汇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及忏悔书,强化典型案例的惩治震慑和教育警醒功能。
精心摄制警示教育片。加强与县纪委监委宣传、办案、审理等部门协同联动,精心摄制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警示教育片,组织相关领域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剖析反思。
持续延伸警示震慑效果。针对典型案例暴露出的问题,每年3月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警示教育月活动,将党性教育、纪法教育贯穿其中,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以案反思剖析会、旁听贪污受贿案件庭审等方式,让党员干部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受触动、见行动,增强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
深化清廉建设
在开展好警示教育的同时,围绕家风建设、阵地建设、文化建设,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深化清廉建设,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家风助廉。制定清廉家风系列活动方案,发放《清风传家·同心向廉——致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及家属的一封信》,策划、举办“树廉洁家风 建清廉家庭”专题讲座、“清风拂小家 廉洁润大家”廉洁主题文化作品征集展、“廉语寄父母 共育好家风”亲情廉洁寄语、晒出“好家风分享好故事”访谈等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及其家属修身律己、廉洁齐家,积极弘扬倡廉、促廉、助廉的家庭美德。
阵地固廉。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在用好用活本土廉洁文化资源上持续发力。建成王莽岭红色印记展厅、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展览馆“一山精神”展厅、中共陵川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等廉洁文化阵地,选取县城郝经公园打造清廉主题公园,引导各乡镇在公交站台、街头游园、小微绿地、社区广场中,增加含有廉洁元素的公益作品、雕塑小品等,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廉政教育微基地”,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崇廉尚廉氛围。
文化养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扩大廉洁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挖掘本地名人的廉洁事迹与家风家训,组织创作一批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文艺作品;通过开发访谈党课、开展基层宣讲等一系列举措,着力培养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通过国家级非遗项目“陵川钢板书”形式,创作《“三资”管理话新规》《反腐倡廉正风气》等曲艺说唱节目,以文艺作品向社会大众弘扬清风正气,助力提升廉洁文化影响力。 据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