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打通制约生产“肠梗阻”
本报记者 陈彤
在太重集团绘就的“3+5+3”特色产品体系战略宏图中,宽体车以其不可或缺的支柱地位成为支撑大型矿山、建筑工地等极端工况下高效运转的“钢铁巨兽”。它的核心部件——货箱与副车架是承载千钧、穿越风尘的关键载体,其结构强度、耐用性及安全性要求之高,近乎苛刻。为承接这项重大制造任务,太重集团焦化设备分公司生产运行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啃下“硬骨头”,打通制约生产的“肠梗阻”。
当机立断 迎接挑战
在生产的关键环节——货箱与副车架的总成装配中,“一次交检合格率”关乎公司的生产节拍,更对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交付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场事关全局的“卡脖子”战役,该公司领导班子当机立断,决定在最核心、最艰苦的生产一线前沿阵地组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攻坚队伍——生产运行青年突击队。来自技术、工艺、质检、生产一线的青年骨干、技术能手、岗位标兵迅速集结,他们中有刚走出高等学府、理论功底扎实的“技术新锐”,也有操作技能娴熟、对设备了如指掌的“蓝领专家”。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伍,怀揣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鲜红的突击队队旗下庄严宣誓:要以“问题不过夜,攻坚必成效”的雷霆作风,向横亘在面前的装配质量难题发起总攻,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打通制约生产的“肠梗阻”。
队员们深知,空谈误事,实干兴邦。他们兵分多路,采取“沉浸式”工作法:一组人马全天候扎在工位,手持记录板,目光如炬,紧盯装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道关键工序参数、每一次质量波动节点,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另一组化身“数据捕手”,将海量的生产记录、检验报告进行整理、关联分析,在数字的海洋里寻找问题的“蛛丝马迹”。
集思广益 破解难题
“头脑风暴”激荡思想火花,“剥茧抽丝”锁定问题核心。队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围绕收集的信息和数据疑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个个假设被提出,又被数据或事实推翻;一个个思路被质疑,又在思维碰撞中迸发新的灵感。白板上画满了工艺流程图、鱼骨图、因果分析图,密密麻麻的标记记录着思维的轨迹。在这种严谨求实、集思广益的氛围中,队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反复验证、对比、推演,最终精准锁定影响货箱装配一次合格率的四大关键“病灶”。
历经数月的艰苦鏖战和不懈奋斗,经过严格的批量生产和多轮次检验验证,核心质量指标——货箱与副车架总成装配的“一次交检合格率”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合格率提升至92.17%,不仅远优于此前波动的低水平状态,更显著超越了公司设定的标杆要求,标志着产品质量控制实现了从“事后救火”向“源头预防”“过程可控”的革命性跨越。装配线上,因返工造成的阻滞大大减少,生产节拍变得更加流畅高效。更为可贵的是,质量提升带来的效益斐然,据精确测算,每年可节约综合成本约132万元。
焦化设备分公司这支青年突击队,以铁肩扛重任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青春力量。他们是活跃在制造前沿、闪耀着智慧与坚韧光芒的先锋队,用汗水精准诠释岗位责任,以实干彰显无限价值。